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對那一夜扭轉戰局的神秘巨響十分在意,也不敢再肆意妄為了。

之前幾天那些在收到了董安於和無恤虎符,卻態度曖昧的小宗、邑宰們,得知趙鞅康復後,便紛紛派人前來慰問,表達忠心,一個個涕淚滿面。

趙鞅和無恤對此冷眼而視,在這次危機過後,父子二人覺得,最需要做的,便是將這些趙氏內部的不穩定因素用對付下宮周邊鄉邑的方法,一個個削除。

要讓趙氏只有一個氏名,一個宗主,一個聲音!要讓趙氏在北方的領地連成一片,而不是被夾在各個山隘小邑里各自為戰,才有在戰爭裡獲勝的機會。

就在這時,遠在朝歌的範鞅也傳回了信件,卻不是給中行寅、範嘉的,而是由範氏使者親自所持,遞送至下宮,點名要趙鞅親自過目。

趙鞅在拆開信件讀了一遍後,仰天大笑,隨即將其交給了聚集公議的趙無恤和大夫們傳閱。

“什麼,範伯,想要和解!?”

……

至此,範鞅一直停留在朝歌的目的,也漸漸浮出了水面,在“趙鞅已死”的訊息傳來後,這頭老謀深算的豺狼立刻做出了反應。

在關係錯綜複雜的新絳周邊,他讓中行寅和孫子範嘉對趙氏加以試探,如同投了一顆石子入水中,觀察其波紋動靜。一方面要確認訊息是否屬實,若能一舉讓趙氏大亂,則最好不過。

但和中行寅有所不同,範鞅的目的,卻不在於一次性摧垮趙氏,畢竟那樣的話,在國內外引發的連續反應太大,難以預料後果。他的真正想法,是乘此機會,對趙氏進行肢解。

“趙氏小宗頗多,其中以邯鄲氏最大,與趙氏的血脈也最為疏遠!吾等可以離間之。”

於是,他派兒子範吉射前往離朝歌不遠的邯鄲,遊說邯鄲氏。

對範鞅遞過來的桂枝,邯鄲氏的家主,邯鄲午也一時心動。

自從上次,他的嫡長子邯鄲稷在泮宮中,與大宗庶子無恤起了衝突後,邯鄲午便被趙鞅喚到溫地,嚴加申斥,逼他改換繼承人。

當時,邯鄲午雖然明面上忍氣吞聲,照著吩咐做了,但實則心中有所不服,還產生了頗多怨氣。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他在邯鄲等城邑,也是統治著數萬民眾,至尊無上的主君。這種小宗被大宗騎在頭上,召之即來,揮之既去的日子,他受夠了!

所以,當趙鞅已死,趙氏諸子爭立的訊息傳來後,他也蠢蠢欲動。

而範鞅提出的建議,更是讓邯鄲午欣喜若狂。

範鞅說,要邯鄲公然宣稱脫離趙氏,他便可以助邯鄲午為國君說項,讓他進入新絳,取代趙氏不成器的諸子,成為新的卿……甚至,可以逆轉和趙氏的大小宗關係!

“邯鄲子切勿忘了曲沃代晉之舉,正如詩。十月之交所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自古以來,上下、高低、尊卑,地位的易變本是尋常之事。昔日士氏對於範氏是大宗,現如今卻是小宗;昔日中行對於荀氏是小宗,現如今卻是大宗。”

然而沒過幾天,趙鞅復甦,乘步輦在下宮公然巡視的訊息,被邯鄲氏得知。原本雄心勃勃的邯鄲午立刻慫了,登時沒了“大逆不道”的心思。

他害怕趙鞅,從內心深處害怕那顆“秋日之陽”,從當上邯鄲氏的家主到現在,整整十多年,他一直被籠罩在趙鞅炙熱的光芒下,不敢有絲毫忤逆。

哪怕邯鄲城的昆父兄弟們屢次勸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投靠關係更親密的姻親中行氏;哪怕範鞅許下了如此誘人的承諾,邯鄲午都堅決不敢在趙鞅尚在時打什麼心思。

“只要主君還活著一天,吾便不能叛出趙氏。”

他派人禮貌地送範吉射離開,閉門自守。而這次失利,讓身在朝歌的範鞅蔚然而嘆。

“趙孟之烈,竟至於斯?”

範鞅已經是位八十歲的垂垂老翁了,自覺時日無多。

他的一生可謂極其坎坷坦蕩:先因為間接造成了欒針之死,被欒氏在國君前告發,將他驅逐到秦國;他在歸國後肆意報復侄子欒盈,兩家的對抗可謂是晉卿百年內鬥的最高峰。

期間欒盈流亡楚、齊,一去一返,戰鬥在新絳周邊全面蔓延,魏氏在兩家間轉換門庭,齊莊公甚至派兵干涉,一路打到了太行之隘。範氏幾次岌岌可危,多虧了他們父子盡力,挾持了國君晉平公,在國人的幫助下,才穩住了局勢。

隨後的三十年,範鞅成熟低調了許多,他默默熬死了先輩趙武、韓起、同輩人中行吳、還有政敵魏舒,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執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