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青銅熔點更低,製作也更簡單些,說不定比虎這邊的工具普及比河部落慢不了多少。

眾人聽話尋找不久,果然就找到了不少綠色的錫礦石。這表明這也是銅錫伴生礦。

銅礦也在瀆水北岸,王川辨認好方向在地圖上標了出來,現這裡到淮矢部不到三十公里。於是在每人背了一筐銅錫礦石以後,比虎決定不原路返回了。直接沿著直線回淮矢部去,順便把道路開通了,以後過來方便。

一行人幾天後回到淮矢部,一條淮矢部到銅礦的道路也基本開通了。

有鍊鐵的經驗在,鍊銅和煉錫都沒有什麼難度。回到的時候磚和炭都已經出爐了,王川指揮著用黏土和磚建起小高爐來,然後用木炭還原將兩者煉成液體。將兩種液體混合後澆鑄,就能得到青銅器。

坩堝什麼的,王川在之前燒陶的時候已經燒出來了,基本夠用。

製作青銅的銅和錫的比例有一定的講究。王川記得有個五比一的比例,可以使用青銅合金最為堅韌,可以做刀斧等武器使用。至於做其他用途的其他的比例,王川就不記得了,只能告訴比虎這些道理,回頭讓他自己帶人慢慢實驗。

第一件青銅器,王川用泥範澆鑄的辦法鑄了一個斧頭出來。淬火這種辦法就不用了,等冷卻了裝上木柄開鋒就可以直接使用。

青銅澆鑄冷卻的時候,因為會出現體積少量增加的情況,因而澆鑄的東西很少出現沙眼。這讓這個斧頭出範的時候青悠悠的,看著就非常漂亮。稍稍打磨開鋒之後,比虎開始砍樹劈柴砍骨頭等等,一番使用下來,斧頭沒有崩口,只是有少許磨損而已。

容易磨損是青銅的一個缺點,但在這種生產力情況下,這比各種石器骨器還是實用太多了。

比虎想看看這東西和鐵器比差多少,最後一狠心,拿了個鐵斧頭和它對砍了一下。一聲大響後兩邊都有崩口,鐵斧頭的崩口小些,不影響使用,青銅斧頭的崩口大些,這就要回爐了。

用慣了鐵器的比虎看到這結果是有些不滿意。但王川給比虎展示了青銅的另外一個優勢。他將這斧子直接放在一個坩堝上加熱,在鼓風機的吹動下,沒多久這斧子就變成了液態。重新澆鑄一下,一個新的青銅斧頭就出現了。

王川道:“你這裡沒那麼多匠人,用這種東西更適合你。軟一點脆一點沒什麼問題的,你又不用和使用鐵器的人幹仗,砍樹什麼的夠用了。要鐵器的話,回頭你把銅煉出來了,我用鐵器跟你換就是了。”

比虎看看手裡的新斧頭,知道王川說得有理,只能接受這個現實。青銅鑄造,確實比鐵器要快捷一些,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更快將部落武裝起來,想到自己人清一色使用青銅武器征戰周圍的情景,他很快又變得意氣風起來。

青銅弄出後,王川也準備走了。他還要繼續北上。前面沒有依照夷人指的道路走,這一去只能依照大概的方向前進。王川計劃按照大概的方向前進一段,然後在周圍打聽一段時間,在入秋前沒有找到夷人的部落,他就回來比虎這邊過冬。要考慮往返和尋找的時間,因此他不能多留了。

而且,他在這些天聽聞淮矢部附近常生怪事,他還希望幫比虎將一些手尾清理一下。

既然有銅了,王川的聘禮中就多了少許銅器。天氣開始變熱,皮甲幾乎不能再穿。鐵器貼著面板或者麻布容易生鏽產生面板過敏,王川還把幾人的護心鏡換成了銅的。這讓大家涼爽的同時多幾分保護。

回頭還要回來比虎這邊,為了方便認路,王川跟比虎要了兩個人隨行。比虎將征戰甘留部時,那個小隊突圍中表現搶眼的戰士給了王川。這人名為石。現在王姓等閒不再賜給人了,王川建議比虎淮矢部有功者可以賜姓張。這人是第一批獲得張姓的,全名便為張石。

另一個跟隨的人是葛術。他是苦莫之子。之前是負責處理河對面集市的小頭目,第一個接待比虎的人就是他。他之前沒有加入軍隊,比虎成為領後,他父親升百夫長了,他藉著父親的光環,在比虎面前積極跑動,討得比虎周圍不少人歡心。跟隨王川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東西,比虎便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

對葛術這人,王川有些不滿,私下問比虎道:“他是苦莫的兒子,這一去艱難萬分,他不一定能夠回來,這你可想好了?”

比虎道:“我有分寸。”

聽比虎這麼說,王川心裡有數,於是一番準備後,王川謝絕了比虎等人的送行,一行人往北而去。

第320章 他們對騎兵一無所知

這趟北上少了嘭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