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能智取,不過想要和李元景玩腦子,還真是頗有挑戰性。最後,衛宏想出一個辦法,從內部瓦解嶽州城。之所以想出這個辦法,是因為嶽州城的條件比較得天獨厚。雖說現在鎮守嶽州城的守軍很多,但大多都是李元景暗中集結起來的蝦兵遊勇,無論是紀律性還是忠誠度都很低,只要施以好處,不難令這些人臨陣反戈。
不過如何打入嶽州城內部就成了個問題,畢竟策反之人需要有一定的官銜,若是找普通計程車兵,再一層一層的往上傳播,很有可能被死忠派知道告訴李元景,李元景便可將內亂扼殺在搖籃裡。
其實李元景的奪權計劃,和大多數起義軍差不多,畢竟李元景手中沒有軍權,想要得到大軍,只能招攬貧下中農等普通老百姓。既然性質和起義差不多,那起義擴充套件軍隊的方法就只有一個,要麼是收買當地的豪紳官員,要麼就是搶壯丁。以李元景的行事風格,這兩種辦法他很有可能都幹。因此,只需要找到當地的太守,便不難與李元景內部的高階將領搭上線。
進入嶽州城並不難,大軍進不去,不代表衛宏進不去。等到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衛宏派從軍中找到兩名好手,命他們潛入嶽州城,將自己的親筆書信交給嶽州太守。這兩名好手去得快,回來的也快,當晚就有了訊息,嶽州太守回信了。衛宏大喜,連忙拆開信件檢視,上面寥寥幾字。
第四百五十一章最後的戰鬥(11)
“吾身雖入賊手,但心仍向大唐。”
字數雖不多,但足矣!同樣看到書信的幾位大佬,紛紛面露喜色,大嘆取下嶽州城指日可待。衛宏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收到嶽州太守的回信,是因為衛宏在聯絡他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他下面的計劃,免得給他徒增壓力。而是儘可能的告訴他,只要他肯和自己合作,待嶽州城破城之日,非但不會責罰他,反而既往不咎,繼續讓他當嶽州城的太守。這嶽州太守恐怕也不是個愚笨之人,知道李元景難成大業,便將賭注壓在了衛宏身上。不管嶽州太守出於何種目的,只要他肯合作,就是好事一樁。
第二天夜裡,衛宏再次擬書,讓人給嶽州太守送去。上次是穿針引線,這次是下達指令,讓他籠絡一名敵軍干將,只要肯開城門,不僅饒那名干將不死,還重賞他。
衛宏的信是送出去了,至於能否成功誘敵,就要看嶽州太守的能耐和眼光了。這種事,一定要穩準狠,挑那種對李元景忠誠度不夠,且有私心,膽小怕事之人。
第一天沒動靜,第二天也沒動靜,直到第三天,令衛宏望眼欲穿的信才送來。開啟一看,上書:“敵將韓韋統帥三千兵馬,願意投降。明夜子時,由城內開啟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韓韋那三千兵馬被衛宏直接忽略掉,最令衛宏興奮地不是兵馬有多少,也不是投降的將領是誰,而是書信中提到的‘從內部開啟城門’。只要城門一開,嶽州城便是囊中物了!當夜,衛宏便找到殷開山等人商量,殷開山或許是被李元景給打怕了,甚是擔憂道:“如此順利,會不會有詐?”
衛宏拍著胸脯。信誓旦旦道:“不能!李元景不是普通人,倘若他一老早就知道了我們的計劃,絕不會將計就計,而是直接將所有有關係的人都殺掉,以儆效尤。畢竟這種事將計就計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將我們的大軍引入,在一半的時候,關上城門,將大軍切斷,把城內的軍隊殲滅。但這種方法只適合小城。並不適合幾萬人大戰的嶽州城。要知道,一旦城門開啟,騎兵領頭衝入,他們就絕對沒有再關上城門的可能了。”
眾人覺得衛宏說得有理,李靖問道:“明日如何行事?”
將他們召集起來之前,衛宏就已經把戰術想好了,當即不假思索道:“很簡單,命軍中所有騎兵準備好,時辰一到。便以最快的速度衝到嶽州城。由於騎兵速度快,哪怕是敵人發現也為時已晚,內應將城門開啟,騎兵一擁而入。而後。所有步兵向嶽州城推進,進入嶽州城。到時候如何作戰,就不用我多說了,想必各位閣老比我經驗豐富。”
聽了衛宏這一番話。眾人皆是連連點頭,殷開山興奮勁兒過了以後,老臉一紅。看著衛宏,結結巴巴道:“衛宏小侄,以前老夫多有怠慢,還望你莫要往心裡去。”
“好說……”衛宏甚是好爽的回了一句。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衛宏也基本摸透了殷開山的脾性,除了有點高姿態之外,倒也沒什麼毛病,是個不錯的人。既然人家都主動承認錯誤了,自己也就莫要得理不饒人了,畢竟人家還是閣老,比自己人脈廣、權勢大。把事鬧僵了,誰都不好過。
計劃就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