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9部分

臺灣始終得不到發展,也一直不被朝廷所重視。

碼頭的四周,遠遠的站著不少的老百姓,海面上,也有一些小型的漁船,隔著的距離很遠,戰船編隊出發的時候,這些小型漁船是要迅速避讓的,免得和戰船編隊發生了碰撞。

蘇天成看著周圍的老百姓,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大明的老百姓,還是非常淳樸的,和幾百年之後是不能夠比較的,老百姓基本都是文盲,大字不識,能夠讀書的人太少了,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義務制教育,想要讀書識字,那是需要拿出來銀子的,讀書人的目的,幾乎都是參加科舉考試,能夠躍龍門,徹底改變身份的,不要說考中了舉人和進士,就算是童生和秀才,在社會上也是有著一些地位的。

蘇天成隱隱記得,穿越之前,他看過了不少網路小說,講到了很多穿越的故事,不乏徹底改變社會狀況的,或許人家有那樣的本事,可惜他做不到,譬如說改變教育的形式,創辦學校,讓絕大部分的人都能夠讀書上學,能夠接受教育,做這些事情,需要銀子的支撐,老百姓的認識沒有提高的時候,你要求他家裡的小孩子讀書,人家需要問為什麼,是不是能夠改變身份,是不是能夠當官,一旦讀書不是這樣的目的,別人說不定不會讓孩子讀書的,還不如在家裡做農活,能夠養家餬口,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要改變這樣的認識,想著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

登上戰船的時候,蘇天成神色平靜。

跟隨蘇天成登上指揮艦的,有渠清澤、劉鐵漢、王大治和宋思軍等人,孫傳庭則是登上了另外的一艘指揮艦,海上作戰,主要還是孫傳庭負責指揮,蘇天成不是很熟悉海上作戰的諸多要求,鄭鴻逵和鄭成功,也是跟隨孫傳庭登上了另外的一艘指揮艦。

雖說蘇天成乘坐的戰船,是一號戰船,但更多的任務,是釋出作戰的命令,至於說該如何的攻打臺灣,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那是孫傳庭等人考慮的事情。

為了能夠順利的收復臺灣,蘇天成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孫傳庭從登州出發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炮彈,每一個參與到收復臺灣戰鬥的江寧營將士,都配備了燧發槍和足夠的子彈,荷蘭殖民者主要依靠的,也就是火器,這一次收復臺灣,最重要的,還是火器的對決。

這一次火器的對決,和幾百年之後是大不一樣的,江寧營擁有的火器,可謂是全世界最為先進的火器了,這麼多年來,為了能夠在火器方面處於領先的地位,蘇天成投入了大量的銀子,用以研製和改進火炮和燧發槍。從武器的先進性方面來比較,大明王朝是遠遠的走在世界前列的。

燧發槍為江寧營獨有,儘管說草原部落也購置了不少的燧發槍,但彈藥被江寧營控制,失去了彈藥的來源,燧發槍就沒有什麼作用了,西班牙殖民者和荷蘭殖民者,儘管說在火器的研發方面,曾經一度的領先,大明的不少火器,都是從歐洲引進的,但經過了無數次的研究和改造,江寧營早就走在了前列,根據情報顯示,佔領臺灣的荷蘭殖民者,依舊使用的是火繩槍,這種槍支,與燧發槍是無法比較的。

再說火炮,差距就更大了,江寧營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開花彈,殺傷力巨大,絕非實心彈所能夠比較的,這些火炮,被配置到了戰船和巡邏船上面,而且在登陸之後,可以移動,不管是海上作戰,還是陸地上作戰,都能夠發揮出來巨大的威力。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渠清澤透過了大量的情報,掌握了荷蘭人的實力。

荷蘭人的戰船體型一樣是巨大的,也配備了相應的火炮,但戰船的數量,與江寧營擁有的不可能比較,火炮的威力更是不值一提,在海上的作戰,江寧營有信心全殲荷蘭水師,而且自身不會有很大的損失,其次是陸地上的作戰,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佔據臺灣以後,按照他們的作戰習慣,修築了不少的城池和堡壘,利用這些城池與堡壘,來控制整個的臺灣和預防外來的對手,可惜這些城池和堡壘,在江寧營的火炮面前,不堪一擊。

最後說到荷蘭人的軍力配置,駐守臺灣島的荷蘭人,不足三千,這一點的兵力,在蘇天成看來,簡直是可笑的,經不起大規模的戰鬥廝殺。

如今可不是幾百年之後,幾千的歐洲人就能夠殺進京城,就可以為所欲為。

江寧營擁有了先進的火器,擁有了巨型的戰船編隊,加上長期征伐,對戰鬥情況的熟悉,可以說具有絕對性的優勢,收復臺灣不過是探囊取物。

掌握了諸多的情況,對於這一次的戰鬥,蘇天成一點都不緊張,他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