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般劃過面頰,在作文紙上留下了星星點點的印跡。
總覺得當中有幾分宿命的味道,這個題目像是為我天造地設的一樣,微微收起紛亂的思緒,我筆尖一動,以報考之前的心路為素材,行雲流水地寫成了一篇考場作文,文末流瀉下一時的感受:“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樣,給夢想一雙翅膀,給心靈一個理由,努力飛翔,就更靠近陽光。”
人不輕狂枉少年。我想,這兒的“輕狂”可以理解為夢想與追求。少年是多夢的時節,孕育著將來成功的果實。
我的小學時光,是在一所普通的學校——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小度過的。學校就在家旁,每天清晨可以在酣夢之後踏著鈴聲上學,而不必像許多孩子那樣匆忙地抓起早餐去很遠的地方上重點學校。在這所學校裡,我得以遠離浩瀚無邊的題海,躲開耗盡心力的夜戰。我做了學校儀仗隊的指揮,當了學校合唱團高聲部領唱。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暢遊於書的海洋中,在小說裡流連忘返,因科普讀物而豁然開朗,或是撥開歷史氤氳的霧氣邂逅古老的錦瑟年華,並用文字書寫我天馬行空的思想,記載我生活的點點滴滴。而它們匯成了我之前出版的兩本書《我不想長大》和《小鬼當家》。那些日子流走得從容、淡定,卻又充滿童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
在小學與中學的交接階段,也就是五、六年級,為了考上湛江市最好的中學——湛江一中,我開始奔走於奧數、奧英班——學校——家的三點一線。揮揮手告別夕陽下空地上跳皮筋的身影,告別林蔭下與朋友下象棋的搏殺之樂,卻迎來了另一種享受——成功解出一道道奧數題後的狂喜和能夠看懂一篇原本猶如天書的英語短文的滿足。
然後我如願地進入了湛江一中的初中部的尖子班——初一(13)班,那屆一共13個班,12、13班是奧班,彙集了全市的優秀學生,包括湛江市的5縣4區。
這個優秀的班集體裡有號稱百科全書的隱,有數理天才的炫和川,有心細如絲每每穩坐年級前10名的婧,亦有善解人意耐心細緻數學造詣頗深的丹、楓,還有多才多藝的婷、雅、冰……和他們相處總有一種陽光朝氣充盈心間,那些快樂的回憶被我深深銘刻心底。
初一時,我在數學老師的幫助下,奧數有了飛躍式的進步。我和另外3位同學一起擔任辯手贏得了辯論賽的勝利。
初二時我參加了奧英競賽,以1分之差屈居全市第12名,與一等獎失之交臂,知道成績後一度很傷心與難過,因為之前我是那麼堅信一等獎只是我的囊中之物。然後我明白了,學習是不能太功利和浮躁的,它們像是在心靈陰暗處滋長的黴斑,會讓人一點點迷失自己。
於是初二數學競賽前我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只從備戰奧賽前的訓練做題中得到無限樂趣,從不去空想鮮花掌聲這類虛無的幻境。付出有了回報,我獲得了初三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全國一等獎。
初三上學期開始不久,所有初中課程都結束了,在沒完沒了炒冷飯的複習備考中,我覺得我的韶光應該用於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初三的寒假,那個深冬的夜晚,我同媽媽說了考華南師大附中的計劃。媽媽微笑著表示支援,但我還是從她眼底讀出了不安與憂慮。是啊,畢竟孤身遠走他鄉求學,將要面臨的困難不可計數。
於是,我開始在初三硝煙四起的中考備戰中進行我的瘋狂備考計劃,我參加物理、化學競賽;我熬夜看英文原版電影,苦練聽力、口語,擴大詞彙量;我在沒必要再聽的課上做奧數,自習高一課程,為的是在初三不因為中考虛度年華。即使如此,我依然努力在校內的每次大考中穩奪了年級前10名。
2007年的5月,我參加了華附的招生考試,有了本序開頭那一幕。2007年6月的上旬,有了收到華附錄取通知書後的喜悅。而後,2007年9月,我懷揣著非梧不棲的夢想與信念,抹去曾經的光環,帶著一片空白,孑然一身來到這所久負盛名的中學,展開了我年少生命中的又一嶄新篇章。
高一時,初到奧班,有很多不適應,每天的課間都要匆忙往返於不同的教室(華附這點有些類似於大學的模式),參加種類數目繁多的報告、講座,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等等。我後來逐漸在這些東西之間找到了平衡,適應了新學校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學習生活節奏和方式。
在高中奧班,只有6個女生。一向習慣去飯堂或去運動時與幾個要好的女生談天說地的我,一開始感到有些苦悶彷徨,孤獨的滋味生出寂寞的苦惱。然而當我與班上同學漸漸熟悉後,便開始感受到了這個特殊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