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鄴打定主意生產2018年軍服時,京都服裝設計學院的教授們就跟他反映過一個問題。
他們沒有合適的保暖材料,就算是國內,也很難看見這種紡織材料。
軍服不同於一般普通大眾穿的衣物,特別是冬裝。
保暖效能一定要非常強悍,卻又不能太臃腫,影響士兵戰鬥力的發揮。
華印“斑公湖互毆”,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情經過大致就是阿三們突破我國邊境修築戰略公路,挑戰了我們的主權。
於是雙方軍隊在加勒萬河谷互擲石塊,互敲棍棒,阿三軍隊不堪一擊,被打得落荒而逃。
據說,因為暴露在零度以下的高海拔地區,造成傷情惡化,因搶救無效而死和逃跑的時候慌不擇路,掉進加爾萬河淹死的就差不多有20多個。
這就很說明問題了,阿三們的醫療搶救裝置落後,軍隊的基本素質也很堪憂,基本的保暖衣物和裝置很缺乏。
既然知道這件事,姜大鄴就肯定不能輕易選擇紡織材料,因為這已經關係到生命安全的高度。
他很慶幸第一次選擇基礎知識的時候,選擇了“化學基礎知識概論”。
化學是在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這也是化學變化的核心基礎。
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很多分支。
如材料科學、奈米科技、生物化學,醫藥化學等等。
化學研究的主要目的,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
在兩個月前,姜大鄴突發奇想,用神農氏營養液和帶有特殊菌群的長生仙釀在超低溫環境下融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物質——“x抗癌因子”。
為了保密的需要,他和那些當時參與研究的那些化學教授以及他們的學生們達成了一個約定。
在指定的地方,自我“軟禁”三年,不與家人以外的人接觸。
三年後,恢復他們的自由,姜大鄴會給他們每人在一線城市一套大面積房產,外加30萬人民幣。
他們加在一起,也有50多人,大部分人都很心動。
一些人表示懷疑,怕到時候不兌現,畢竟不是小數目。
姜大鄴也不跟他們廢話,把錢全部打入他們的賬號,房子任由他們選擇,然後過戶。
零零八號別墅的小區,之前還有一棟空置的高層大樓,那棟大樓至少有100多套房子,完全足夠分配了。
他們所有人來到樓上,看著周圍的環境,心中不感動,那肯定是假的,這些錢和房子就算他們教一輩子書也很難還清。
姜大鄴還給他們介紹說,最底下兩層,就是他們的實驗室,工作居家兩不耽誤。
甚至,家裡人也都可以搬過來。
三年的“軟禁”而已,睡一覺就過去了,這比在軍隊裡好太多了。
姜大鄴提供足夠的實驗材料和裝置給他們自由發揮。
為了穩住這些人的心思,“化學基礎知識概論”的前半部分也被拿了出來。
不過,這大部分都是閹割版的,只有一些猜想和一些公式而已。
但這也足夠了,他們所做的無非就是實驗,論證,再實驗而已。
一百多年前,紡織用的材料全部來自於天然物質。
但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的生產易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在品種和數量上都不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人們便開始生產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從天然氣、石油和煤裡獲得的簡單有機物,經過化學反應和加工,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纖維。
目前全世界在發熱纖維領域,一共有五條發展路線。
首先是遠紅外纖維,透過在纖維材料中融入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鋯,或者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等等,提高對陽光等外界紅外線的吸收,從而起到儲熱保溫效果。
簡單來說呢,就是吸收自然界的熱量。
其次是近紅外纖維,原理方面也是吸收自然界的光熱。
只不過,他不增添任何的金屬氧化物,是比較純粹的纖維。
第三個是電發熱,透過導電纖維和內建能源產生熱量,這項技術上限是很高的,將來有可能挑戰零下一百度左右超低溫。
它要成功上市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低成本大規模石墨烯製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