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姜大鄴也很想把系統裡的基礎知識,大規模的在全國推廣。
這樣他得到的專業性人才,肯定會越來越多。
但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不解決好,確實不能隨意拿出來。
出國留學生,或者商業間諜如果不能完美遮蔽或者阻止,就有很大可能性讓這些後世的寶貴知識流入他國。
並不是所有的留學生都有一顆真摯,純樸的華夏心。
有很多的學術天才,出國後或者因為良好的工作待遇,也或者因為對國人的偏激看法留在了國外。
甚至有一部分香蕉人,在國外從事一些反華活動,幫助國外軍方提高整體科技實力。
像這樣的人,在後世屢見不鮮,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只不過這個年代出國的機率小一些而已。
姜大鄴拿出來的所謂“基礎知識”,絕大部分都遠遠超過了現代人的認知,畢竟是未來800年集合了地球聯邦的所有人智慧整理而成。
隨便拿出一些知識,都極大可能性獲得諾貝爾獎項。
實在是因為超前太多,姜大鄴把之前獲得的兩部分“基礎知識”,都是選擇性的針對推廣。
他現在的化學實驗團隊就是如此操作的。
整個化學團隊經過幾個月連續不斷的招聘和相互之間的介紹,如今大概也有3600多的工程師。
進入他的團隊後,就必須簽署最嚴苛的保密協議,而且終身不能出國,除非有特殊事件。
為了穩定這些人的心思,它不僅僅在經濟上給予了最大的支援,還把未來100年內的基礎知識分發了下去。
因為化學的分支比較多,所以每個小團隊得到的專業基礎知識其實並不多,但也足夠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站在世界最巔峰。
以後發表的論文,全部在《巨匠》中發表,並且只署他們自己或團隊的名字。
名利都己皆收,還有啥不能滿足的?
這些人就算以後要進入中科院的編制名單,憑著姜大鄴在國內的崇高聲望,也不是沒可能辦到的。
這才是這些科研工作者心中最大的理想。
他的化學團隊坐落在鵬城的長生仙釀生產基地邊上,那裡有足夠多的保衛,在周邊甚至還有兩個營的部隊。
這已經是最大保證了機密洩露他國的可能性。
姜大鄴這一次拿出來的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是2085年由華夏人設計和製造的,並且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華夏民用航空的主力發動機。
它的最大推動力為681kn,遠超當今世界主流的民用航空發動機。
不僅如此,它的環保節能要求都達到了當今世界最高水準。
目前世界上推動力最大的渦扇發動機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旳90-115b。
它的推動為511kn,是當今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發動機。
他是在用於波音777-200的90-85b及用於波音777-200er的90-94b的基礎上衍生發展的推力加大的改型。
而安-124現在採用的是烏克蘭扎波羅日“進步”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大型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lotarevd-18發動機,最大起飛推力為22977kn。
理論上,姜大鄴拿出來的渦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比安-124現在裝備的發動機要強出近三倍。
若安-124換上這種超級發動機,理論上應該提高三倍的運輸量,也就是說可以運載450噸貨物。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還考慮到整個飛機的機身重量,飛行的風阻等等因素。
由於系統給出了傻瓜式的製造和安裝教程,姜大鄴很容易的就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組裝出一臺樣機。
他首先從自己旗下的華城冶煉集團和碳纖維化學實驗室拿到了最基礎的材料。
然後拿到零度機械廠,透過最新的五軸聯動機床,把裝置零件一件件的加工出來。
最後按照系統給出的安裝說明書逐步組裝成功。
整一個過程,有些類似於拼積木和分類模組化組裝。
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渦扇發動機,就這樣在一個與航空毫無瓜葛的製冷壓縮機機械廠誕生了。
雖然這樣的事情有些荒謬,但事實如此,
一般渦輪發動機是五大部件,進氣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尾噴管,然後再大一點的就是齒輪箱。
由於大量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