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回過頭來,臉上露出一絲驚愕,他搖了搖頭道:“我不知。請師傅教我!”
二人坐了下來。李泌輕輕捋須笑道:“李清不效仿安祿山,這其實就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頭腦清晰、眼光長遠,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大唐立國百年。先是貞觀之治。後是開元盛世。國強民富,無一朝所能比擬。雖天寶後國力逐漸衰弱,但也不至於到漢末天下大亂的程度,尤其士人之心向唐,這就保證大唐的根基不壞,李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效仿安祿山那蠢人,行謀逆之舉,而是甘心為相,陛下,此時李清在民間的威望可是遠遠高於你啊!”
“可是他如此深謀遠慮,師傅不覺得他更為可怕嗎?”李豫依然眉頭不展,雖然他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大事,但作為君王,他首先考慮地便是自己的帝位,只有在帝位穩固的前提,他才可能大展宏圖。
“陛下不必擔心,”李泌輕輕擺了擺手,他略略欠身,低聲道:“關鍵是大勢,只要陛下掌握了大勢,就算他再深謀遠慮,他也無法行位之舉。”
“大勢?”李豫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急起身向李泌深施一禮,誠懇地道:“何謂大勢,請師傅教我!”
李泌輕笑一聲,“所謂大勢,就是支援大唐皇帝的勢力集團,難道陛下沒有發現,李清的所作所為,離這個集團不正是越來越遠嗎?”
李豫眼中露出恍然之色,他長長出了一口氣,自己有這個師傅,真是三生有幸啊!
“師傅,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李豫又彷彿回到了他的學生時代,恭敬地望著李泌。
李泌微微一笑,“現在什麼也別做,放手讓李清施為!”
“可是。容佈局了嗎?
“陛下!”李泌毫不遲疑打斷了他的話,“你現在必須要忍!不管是一年還是五年,現在安祿山佔據洛陽,困獸猶鬥,若現在朝廷發生內亂,給安祿山喘息之機,大唐真的就多難了!這也是李清支援你而不支援永王的真正用意,李清都有此心胸和眼光,陛下怎麼能輸於他呢?”
李泌見他低頭不語,知道自己地
說重了,便放緩語氣,低聲安慰他道:“其實陛下也久,等安祿山之亂平定,郭子儀、李光弼大軍進京,陛下地機會也就來了。”。
“陛下,李相國和韋尚書來了,現在殿外候見。”一名宦官在門口輕聲稟報。
李豫此時身心愉快,臉上掛著輕鬆的笑容,他點了點頭道:“宣他們晉見!”
“陛下!那臣先告辭了。”李泌剛起身,李豫卻一把抓住了他,微微笑道:“師傅請一起參議國事。”
且說李清與韋見素從含元殿步行而來,行至紫辰殿前,有侍衛急忙進去稟報,由於羽林軍都散失殆盡,李清特地從安西軍中抽了二千人充作羽林軍,又命荔非元禮為羽林軍右中郎將,命他從河西得來的大將辛雲京為羽林軍左中郎將,他自領羽林軍大將軍,這樣他就控制了整個皇城和宮城。
略略等了片刻,只見幾名小太監擁著一名大太監悠悠走來,李清見此人身子肥胖、面色蒼白,行路之時舉止輕浮,神態頗為傲慢,心中忽然生出一個念頭:‘難道這就是最近宮中傳言的高力士第二嗎?’
李隆基晚年曾啟用了一批大宦官,如高力士、魚朝恩、邊令誠、程振元、李靜忠;到了今天,這批人死的死、隱的隱,最後還剩個邊令誠,也被李隆基派到河東監軍去了。
李豫登基後,也任命了一名內宮總管,名字叫馬英俊,他原來也是宮中頗有權勢地宦官,被魚朝恩排擠,貶去服侍李豫,不料時來運轉,主子登基,他便成了宦官之首。
此人做事幹淨利索,極擅察顏觀色,顧深得李豫信任,宮中之人也私下稱他為高力士第二,他並不忌諱,反而洋洋自得。
不過他地傲慢只限於紫辰殿地石階之上,一步邁下石階,他臉上的傲慢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繼而換出一副諂媚地笑臉,臺階下站的可是李清,是隨時可取他腦袋之人。
“相國,陛下有請!”他擅自將‘召見’改成了‘請’,身子躬得只齊李清的腰間,雖然李清有心和他攀談幾句,但韋見素在場,他倒不好多言,便微微點了點頭,淡淡道:“你前面帶路吧!”
馬英俊急忙轉身帶路,他依然彎著腰,象條受驚的大肉蟲似的,向前碎步行走,看得韋見素牙齒癢癢,恨不得從後面狠狠踢他一腳。
他再也忍不住,便低聲對李清道:“相國,前朝之鑑,我們當勸陛下遠離內侍才對!”
李清笑而不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