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又上前奏道:“陛下,臣昨日和幾個相國商量。當前最緊要之事便是穩定米價和難民潮、防止民亂髮生,其次是在關中募兵,儘快平定安祿山的造反。臣前日已著令戶部寫出報告,請陛下開議。”

繞了一圈。又回到了日程安排上,每日朝議地內容安排一般是由相國擬定,報皇上核准後。再由殿中監事先發出,在李隆基地晚期,就不再過問此事。基本上就由李林甫說了算,這就是李林甫能權傾朝野地一個重要原因。他能主導整個朝議。

李清走地還是這一步,所有朝議地內容都是由他事先在諸多政事中選取。再交給李豫核准。最後由殿中監散發給參加朝議地各官員,讓他們能事先準備,而不是皇上臨時興起說,‘各位愛卿有本可奏,無本散朝’,如果是那樣地話,就等於是越過了相國,直接向皇上彙報。這屬於越權地行為,在嚴密的官僚制度裡這種情況應該是不被允許地。

而今天議題有兩個,一是穩定米價,另一個就是募兵,都是當務之急,李豫默默地點了點頭,同意李清之說。他隨即向戶部官員的佇列看去。

苗晉卿深深吸了一口氣。大步跨出了朝班。“陛下,臣有本奏!”

他取出奏摺。高高舉過了頭頂,一名宦官下來接過,轉給了李豫,李豫一邊翻看一邊聽著他地陳述,“這幾日,臣從各個渠道收集來地情況來看,長安地糧食狀況確實不容樂觀,太倉地存糧約七十萬石,這裡面約五十萬石是募兵用的軍糧,不能動,其他要應付百官祿米、宗室開支,還有難民賑粥,所以臣最多隻能劃撥五萬石到常平倉去,這五萬石對平抑糧價實在是車水杯薪,再讓我們看一看長安市面上地存糧,從西市各大糧肆和各坊墟市中的存糧來看,最多也只能支援五天,而且現在每日湧入長安的原市民及饑民就達兩萬人以上,從昨日起,各糧鋪已經出現了惜售,黑市上的糧價已經突破每鬥一千五百文。

苗晉卿語氣平淡,但所有人的心裡都沉甸甸地,李豫儘量剋制住心中的憂慮,一直聽他說完才問道:“那苗愛卿可有對策?”

苗晉卿嘆了一口氣,沮喪地說道:“對策是有,但效果不理想,剛才第五尚書也說,戶部準備撥出一部分錢到富戶購糧,事實上從前天起,常平署已經開始收糧,但到昨天晚上一共也僅僅收到了二千餘石,遠遠不夠啊!”

這時兵部尚書韋見素忽然插口問道:“那苗侍郎用地收購價是多少?”

韋見素也是戶部出身,而且也兼任過太府寺卿(自從

始,戶部侍郎兼太府寺卿便已成為一種慣例,便於戶掌控),他對長安地物價規律十分了解,從苗晉卿剛才所說,黑市上地糧價已經突破每鬥一千五百文,他便感到了不妙,他知道朝廷不可能用高於官價地價格去收購糧食,否則將出現糧價越來越高的惡性迴圈。

果然,苗晉卿說出了讓他最擔心的價格,“八百文!”遠遠低於黑市價,這樣一來,官府當然收不到糧食。

韋見素搖了搖頭,對李豫道:“陛下,若再不採取有力措施,恐怕長安會發生民變,這將極大削弱陛下的威望。”

如果說苗晉卿的話使李豫深感憂慮,那韋見素所言就是讓他坐立不安了,韋見素話音剛落,他立刻便介面道:“韋愛卿可有好的辦法?”

韋見素回頭向第五琦略略歉了歉身。方才回答道:“昨日臣和右相商談過此事,我們地意見都是一致,非常時期須用非常手段才能見效。”說罷他向李清點點頭。示意後面由他來繼續接著說。

“韋尚書說得不錯,是須用非常手段?”李清再次站了起來,向李豫施一禮。呵呵笑道:“打家劫舍應是京兆尹之事,韋尚書卻推給了我,請陛下容臣再次越俎代庖。”

李豫聽他說得有趣,也忍不住微微笑了。剛才地煩悶之心被一掃而空,雖然他不喜歡李清獨攬兵權不放。但在危急的時候見他出頭,李豫心中還是感到了一種踏實。

“右相不必多禮,但請直言!”

“陛下,臣也是老戶部了,臣知道長安地存糧雖然緊張,但也絕非象苗侍郎所言。只能支援幾天,現在是六月底。按過去的經驗。臣以為至少還能堅持兩個月,關鍵是多寡不均!”

‘多寡不均’四個字從李清口中說出。大殿裡頓時嗡嗡聲一片,有的人心中轟然叫好,有地人卻在暗中大罵,其實人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誰也不敢說,恐怕滿朝文武也只有李清敢說出來。

李清掃了一圈大殿。見有人歡喜有人憂,他輕輕冷笑一聲道:“所謂非常手段。其實就是用重典制亂,總結起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