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除了太空,人的智慧本身也是科學仍然無法破解的尖端。早在《養蜂人》裡,科幻作者王晉康便描寫了科學家在面對蜜蜂種群“集體智慧”時的敬畏感。而在《類人》裡,這種敬畏感更獲得了突出的表現。智力研究機構的司馬林達長期研究“集體智慧”,最後竟然自毀肉體,完成近乎“羽化生仙”的轉變。小說裡多處描寫了他面對自然規律的那種宗教般的敬畏感,構成了這部作品的重要特色。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二章:科學VS宗教(4)

第四節:解構式處理

解構式處理,就是要把宗教觀念放在科學的解剖刀下,將它還原為自然而然的社會現象,消解掉其中的神聖色彩。

早在十九世紀初期,歐洲就有一批名叫“高階評斷家”的宗教學者,試圖將《聖經》裡的描寫原還為可以理解的常識。所謂“高階評斷”,指對《聖經》寫作的資料來源及歷史來源、條件的研究,以確定《聖經》的作者、年代、地點、記敘特點等問題。這個研究大方向本身就有解構的意味。比如,有的“高階評斷”家認為,耶穌死而復活,其實是他的信徒偷走了他的屍體。另一些人認為,那是由於耶穌在十字架上昏迷而未死,放下之後自然便復活。更有高階評斷家如斯特勞斯,乾脆認為那是信徒們高度迷狂狀態下的幻覺。

筆者當年在大學時,讀過一本弗洛伊德的著作,其中轉述了二十世紀初一本流行小說,以探討“社會癔症”問題。在那篇作品裡,耶穌死後,他的信徒藏起屍體,以便製造他復活的神話。到了公元二十世紀初,考古學家挖出耶穌的屍體,並透過種種科學手段證實他的身份。於是,西方社會陷入精神崩潰的混亂之中。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部小說完全是一部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只不過筆者多年東奔西走,已經找不到弗洛伊德這本著作,也找不到這篇小說的名字了。

對宗教進行解構式處理的科幻小說,最典型的代表作要算英國“新浪潮”科幻作家穆爾科克的《瞧這個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格洛高爾是一個榮格派心理分析學家。熟悉心理學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榮格派本來就是心理學裡最具有宗教神秘主義色彩的流派。他的女友莫妮卡則是一個充滿實證精神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經常圍繞《聖經》進行爭論。格洛高爾傾向於信其為真,而莫妮卡則認為那不過是一些被神化的史實。

最後,格洛高爾乘坐時間機器,飛向紀元初的以色列,以便尋找歷史真相。接下來的故事完全是對基督教教義的解構:施洗約翰是一個起義軍領袖。他到處宣傳“基督降世”,完全是為了給起義造輿論。瑪利亞未婚先孕,只不過是和約瑟以外的男人上了床。每天都有幾十個“先知”在加利利街頭遊逛,意味著他們只是普通的精神病患者。而當格洛高爾發現真正的耶穌是個白痴,自願取而代之後,他能夠治好許多病人,是因為那些病人患有“身心疾病”,而格洛高爾正好是一個精神科醫生。猶大更非叛徒,只是格洛高爾派他去主動告密,以成全歷史的程序。

小說裡最重要的解構,莫過於對宗教感受的描寫:當一個人終日折磨自己的皮肉、忍饑受餓,又全神貫注於宗教觀念時,他早晚會產生幻覺。二十世紀的一些西方社會心理學家正是以此解釋宗教幻覺的產生原因。

可以想見,這樣一部書所產生的衝擊力會如何巨大。小說出版以後,不僅輿論譁然,穆爾科克更收到了死亡威脅信。後來,人們把《瞧這個人》稱為基督教版本的《撒旦詩篇》。

克拉克的短篇科幻小說《星》,也講了一個富有解構色彩的故事;《新約》裡有一段文字:耶穌誕生在伯利恆的一個馬槽裡。上帝用一顆新星引導“東方三博士”去朝拜他。在遙遠的未來,一隻宇航探險隊飛向離地球三千光年的一片星雲。根據天文學研究,那片星雲的前身,正是耶穌誕生時,引領東方三博士的那顆新星。

探險隊進入星雲後,找到一顆行星的碎片,發現上面有許多文明的遺蹟,確定這裡曾經有過一個先進的文明,但無法逃脫超新星爆發,徹底毀滅。小說結尾,身為基督徒的主人公感嘆道:上帝啊,您原本可以拯救眾多的星球。何必要將那些人推進火海呢,他們消逝在宇宙中的那一輝煌不正是可能照耀過伯利恆夜空的星光嗎?《科幻之路五卷》353頁。

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基督教內部曾經有一種修正式的觀點,認為上帝建造地球后並沒有去休息,而是去忙著建造其它的文明星球了。如果宇宙中生存著許多文明種族,其中某些種族的科技水平高於人類,但他們竟然不是上帝創造的,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