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止於此,這只不過是一個商業策劃。構成《專利局》的故事,必須是那些能夠引起戲劇性結果的發明創造。它們能夠改變世界,但其後果卻不見得是積極的,正面的。科幻小說史上存在著大量的“科學怪人”,他們以手工作坊的方式,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搞出許多稀奇古怪的發明創造:“反重力器”、“永生糧”、“導致性格分裂的藥物”、“表情控制器”、“隱身術”、“物質——資訊傳輸器”……,凡此種種,可以列出一個接近四位數的大名單。這些科幻小說都是本劇改編時可以考慮的物件。
《專利局》中的許多發明人都是這類人物的縮影,只不過要把他們改成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他們狂熱、自信,有創意,但與人溝通不良。不知道怎麼把自己的發明推銷出去。許多人為了發明創造搞得經濟困難,生活落迫。當然,這也是他們要廉價出賣發明的原因。他們多半是現實的失意者。本電視劇主人公和他的中介公司則成為講述這些發明故事的引線。以筆者所見,用“專利”作為引線來講這類故事,在國外科幻電視劇中尚未出現。
《專利局》系列不僅懸念迭出,娛樂性強,政治和道德上都沒有多大問題。在提倡創造力,呼籲掌握“核心技術”的今日中國,它也更容易引起社會共鳴。
三、十部“科幻小片”原創素材
在第四章裡。筆者單純從藝術角度,談了“科幻小片”的價值。拋開藝術,“科幻小片”在經濟效益上也永遠有其價值。誠然,科幻小片無法創造票房紀錄,所以我們很難從只重視票房絕對數量的娛樂新聞裡看到它們的名字。但是,假如一部科幻小片投資五百萬,票房兩千萬;另一部科幻巨片投資一個億,票房一億五千萬。哪部片子更能賺錢?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個極簡單的算術問題。
再從投資風險的角度來看。投入巨資拍一部電影,投資人永遠要先把賠錢的可能考慮進去,而不會只考慮到怎麼賺錢。投資一個億的科幻片,和投資五百萬的科幻片,如果賠錢,哪個可能賠得更多?這個演算法也是很簡單的。所以,很多大片半途夭折,隨時會在策劃、編劇、籌資、拍攝、發行等任何一個環節裡死去,而小片卻總能夠過關斬將,闖到銀幕上。
小片拍好了,也可以直接靠續集的方式轉化為大片。這方面,第四章裡已經舉了很多例子,就不用贅述了。
由於中國電影市場僅有潛力而尚無實力,所以,如果小成本電影從市場中獲利,電視電影是個不錯的途徑。江南大學文學院莊若江女士傳述了導演鄭大聖的觀點,並加上自己的點評。導演鄭大聖認為,一個國家本土的民族電影業遭受很大危機的時候,它的電視電影往往會異軍突起。電視電影有一點像水庫,會儲存這個國家電影製作的一部分有生力量,等一撥新電影出來的時候,這個水庫裡已經容納了很多東西,包括人才、包括風格樣式的儲備。筆者竊以為是,即使在美國本土和歐洲,低成本的電視電影也是一種對抗好萊塢龐大電影工業的重要策略。《中國電影:創作與市場》
一、倪匡《極刑》
故事大綱:
某蠟像館裡展示中國古代酷刑的蠟像。有受宮刑的司馬遷、遭斬首的岳飛、被凌遲的袁崇煥等形象。這些蠟像過於逼真,甚至流出的血液還能驗出血型!這便引起了冒險家衛斯理的懷疑……
推薦理由:
以筆者所見,這部小說遠比《藍血人》等等更值得搬上銀幕。它完全秉承中國傳統士人的價值觀。對於科幻片的中國特色來講,《極刑》是非常突出的例子。並且,倪匡在原著裡也提供了豐富的恐怖片元素。
二、葉永烈《黑影》
故事大綱:
一個叫做“鬼山”的地方,路人經常看到莫明其妙的黑影。他的行蹤遠遠超過了物理極限。葉永烈創造的系列科幻偵探主人公金明、戈亮必須去解開這個秘。
推薦理由:
這是八十年代引起巨大爭議的一部小說。葉永烈在這部小說裡體現了他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小說本身擁有懸念片的主要元素。在發表不久,珠江電影製片廠就曾經計劃把它搬上銀幕。今天,它仍然可以成為一部優秀懸念科幻的題材。不過,畢竟時過境遷,現在再把它搬上銀幕,原著主人公的遭遇和憤世嫉俗的心理狀態可能要作新的設定。
三、王晉康的《死亡大獎》(福建少兒出版社出版)
故事大綱:
偏僻的北陽市裡,某公司開辦了一個彩券。獲獎者得到鉅款後,都會被神秘的白光焚身而死。身體周圍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