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公司)獲得最佳化妝、最佳音響、最佳音響效果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四獎。

1993年(六十六屆)

《侏羅紀公園》(聯合國際、環球和安布林影片公司)獲得最佳音響、最佳音響效果剪輯、最佳視覺效果三獎。

1999年(七十二屆)

《駭客帝國》獲得最佳音響、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影片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四獎。

又:根據凡爾納同名作品改編的《八十天環遊地球》曾經獲得第二十九屆(1956)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接三項獎。《007之霹靂彈》獲得過三十八屆(1965)特別視覺效果獎。《大白鯊》獲得第四十八屆(1975)最佳音響、最佳剪接、最佳音樂(劇情片作曲)三獎。《阿波羅十三號》獲得六十八屆(1995年)最佳音響效果剪輯、最佳音響成就、最佳電影剪輯三獎。不過筆者認為,這幾部都是現實題材電影。由於不少人認為它們是科幻片,這僅是我的個人觀點,故先記錄在此備考。

作品相關 科幻的藝術規律 上卷前言

在《科幻縱覽》七卷本中,這是惟一一卷完全以理論討論為內容的文字。也是全書的核心。它最難寫,以至於筆者跳過它,去寫比較容易的後面兩卷,然後才翻回來完成它。

科幻作品素來不為專業文學理論家重視,一方面是發表園地相異的問題。科幻小說並不發表於文學雜誌上,也基本不由文學出版社出版。哪個文學理論家會專門去閱讀科普雜誌和少兒雜誌呢?而且如果他們寫了關於科幻作品的評論文章,又能夠發表在哪家文學評論刊物,或者哪家學報上呢?當然,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文學出版社或者綜合類出版社已經開始出版科幻小說,這個問題初步得到了解決。不過,整體上,科幻作品仍被打入科普和少兒讀物的行列,並因此生存在文學評論界之外。

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理論工具的不足。不借助任何文學理論,單純去閱讀小說本身,那是一般的閱讀欣賞。而理論家是必須要戴起理論眼鏡的。當今的“主流文學理論眼鏡”在其打造過程中,又恰好沒有加入任何科幻的零部件。所以,戴上這副眼鏡去看科幻小說,恐怕什麼也看不出來。或者,直觀地感覺一些科幻作品很不錯,但說不清它們好在哪裡。

在《科學與現代中國文學》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