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之後,吳紹霆接著說道:“朝鮮復國之後有很多方面需要藉助外力來恢復,這一點我相信毋須再作多說。只要首相能代表臨時執政府簽署這份合約,我們中國一定全力支援朝鮮復國,並且以同等地位共建邦交。”
在經歷甲午戰爭之後,以及這數十年的世界變遷,朝鮮人民最迫切的願望就是獲得一個能與世界諸國並列的身份地位。而在朝鮮臨時執政府成立之初,雖然吳紹霆承諾會給與朝鮮主權獨立,不再以幾個朝代的附屬番國來做要求,這多多少少給了眾人一些安慰。
可畢竟事情還沒有確定之前,李東寧等人心中仍然有所擔憂。
直至今日吳紹霆非常正式的提出合約方式,以此來保證朝鮮的國家獨立,這倒是給了臨時執政府徹底解決擔憂的途徑。
第1030章,行前事務
李東寧開啟合約檔案,仔細開始閱讀起來,他早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為了國家的獨立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
整個合約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朝鮮臨時執政府轉化為正式中央政府的過渡情況,包括決定新朝鮮的名稱,中朝外交關係,以及過渡時期政府所需要的運營費用。
中華民國將會以友邦的身份,組織一支政府改革代表團常駐漢城,協助臨時執政府確立政治體制和完成過渡。同時提供一筆專屬於過渡政府的運營貸款,預計為一億共和幣,分五年十期交付,利息為三厘。
這個利息數字可謂是國際貸款當中最低,西方國家向東方國家提供的貸款大部分都是以五厘為息,偶爾才會有優惠到四厘五的程度,但這份優惠都會隨著匯率波動而化為烏有。
第二部分是戰後國家恢復,以中國國內銀行貸款為主,用於恢復戰爭所造成的社會破壞。預計提供總計為五億共和幣的款項,分十五年三十期交付,利息為四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工商業投資專案,比如共同開發鴨綠江大橋、中朝鐵路、海運港口等。
這一部分最重要的內容還是港口和鐵路,中國商人投資的這些專案,自然要掌握專案的股權。不僅如此,中國正是要藉助大規模的商業投資,來間接的控制朝鮮的經濟命脈,從而達到一系列的政治目的。
第三部分是國防建設,朝鮮成立的國防機構必須聘用中國顧問,同時所有朝鮮軍隊的軍備物資、軍工設施一律從中國採購。考慮到朝鮮戰後的經濟困境,中國方面將會提供分期付款的優惠待遇。
事實上,所謂的分期付款只不過是變相的貸款,用商品來直接代替貨幣,進一步賺取了朝鮮的國家財富。
最後一部分正是吳紹霆之前所說的軍事共同開發計劃,這不僅僅是包括建立海軍聯合警備區,還包括常規陸軍、警察乃至空軍的各個方面。為此,中國提出在朝鮮開設軍事基地的條件,派遣中國軍隊常駐朝鮮,協助朝鮮防禦外敵。
軍事基地分為三處,一處是濟州島,一處是釜山港口,另外一處則是平壤。
所有軍事基地的使用土地都以租界形式管理,中國向朝鮮支付必要的租金,這些租金則從貸款部分中扣除。預計租期為九十九年,並在到期之後擁有優先續約的特惠。
以上是合約的主要內容,但在檔案的最後幾頁還有一系列的附屬條款,比如貸款以朝鮮海關、鹽稅兩項為抵押,中朝兩國國民自由通商,中朝雙方共同開發貫穿朝鮮南北的“丹木鐵路”,以及由中國協助朝鮮建設朝鮮公路等等。
無論是主要部分還是附屬條款,這份合約與朝鮮歷史上經歷的列強不平等條約近乎相同,只不過在字面上還是給足了朝鮮面子,大部分內容都冠以“共同”一次,提醒了中朝雙方是平等互助的關係。
而且在所有貸款方面,中國都給出了非常優惠的利息,這一點讓李東寧感到很欣慰。
往壞的方面來想,中國似乎沒有放棄控制朝鮮,但往好的方面來想,如果沒有中國在臺前幕後支援,朝鮮就算復國了照樣還會被沙俄、日本再度入侵。
擺在李東寧面前幾乎沒有第二個選擇,除了簽署這份合約請求中國的庇護之外,根本沒有其他辦法能保證新生的朝鮮能立足於東亞。
只要中國承認朝鮮國家主權獨立,一切皆可讓!李東寧在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
“元首閣下的這份合約中肯而合理,我們朝鮮復國之初勢必要取得貴國的援助方可恢復國家基礎。既然貴國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就有目前這般突飛猛進的發展,我朝鮮自然要仿效貴國進行改革,聘請貴國顧問學習心得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