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部任職也無所謂,龍濟光大勢已去,縱然要東山再起也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
這時,他重新看了其他人一眼,平靜的問了道:“諸位,在你們沒有發電報之前,未來幾天裡的活動範圍將會被限制在招待所之內。我希望你們識時務,否則我不會再像今天這麼客客氣氣了。”
下午,各縣軍事代表無一例外的遵照了吳紹霆的要求,發回電報至本縣傳達了接受革命政府整編的命令。雖然留守各縣的人對這份電報或多或少會有懷疑,認為大人是被軍事部挾持在廣州,但是面對革命粵軍的威脅,以及二十三鎮一夜間全軍覆沒的先例,他們也無能為力,只能服從這項命令。
吳紹霆設立了全省軍事整編籌備會,派出專員抵達各縣統計和安排地方軍隊的情況,預計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全省軍隊的整編。同時他擬定了一份警察培訓學校的計劃,打算在整編接近尾聲時執行,讓那些被裁減計程車兵經過訓練成為維護治安的非軍事武裝人員。
龍濟光從會場出來之後,讓顏啟漢解散了警衛營,然後獨自一個人離開了東校場,至於去哪裡了沒有人知道。顏啟漢一下子失去了靠山,只好帶領二十三鎮警衛營投靠到軍事部麾下。吳紹霆將警衛營暫時收編為預備隊,進駐東校場兵營,但是卻抽走了營中所有軍官。這些被抽調的軍官安排到廣州城各個非正式編制的軍事機構,比如維安營、兵工廠、軍事碼頭或者是政府會館警衛室。
至於顏啟漢,吳紹霆將其調任侍從處擔任科室主任。
處理完這次“軍事協商會議”善後事宜之後,吳紹霆回到了自己的居住休息,兩天一夜沒有睡覺,他著實感到了疲憊。不過當他躺在床上會想到昨天晚上革命粵軍第一師進攻二十鎮的作戰,一下子又睡不著了。雖然這次作戰他沒有親自參加指揮,但戰鬥的激烈程度是能想象得到的。畢竟,二十三鎮是久經沙場的老字號部隊,實力絕對不弱於第一師,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完全是偷襲策略的成功。
當然,為了速戰速決,這次第一師也費了不少經費。正如吳紹霆在會場所說的那樣,在戰鬥一開始第一師各團就散佈了高價招降的資訊。龍濟光雖然帶領二十三鎮好幾年了,可這幾年二十三鎮一直都在窮鄉僻壤盤踞,油水自然不多,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總是由道理的。
十八日中午,軍事部收到了好幾份電報,廖仲愷從上海發來回電告知一行人平安抵達上海,莫擎宇、韋汝驄、張達開相繼發來前天夜裡作戰的傷亡統計。第一團陣亡連長一人,排長三人,士兵一百二十人,副團長孫繼直左手被炮火炸斷三根手指,全身多處槍傷,重傷;第二團合計陣亡八十九人;炮兵團在搶佔炮火高地時陣亡三十三人;三個團傷者不計其數。
二十三鎮全鎮陣亡四百三十人,營級以上將領因為拒絕投降大半戰死,標統李文範、標統譚正衢被俘,炮兵總制劉溫東戰死炮火之下。
雙方合計陣亡人數將近一千人,遠遠超過了韶關之戰的慘烈程度。
不過歷史上只會留下革命軍總裁奇謀智取、革命軍英勇作戰剿滅地方軍閥的記錄,並對此歌功頌德、評為豐功偉績。至於這場戰鬥中吳紹霆下令不擇手段進攻,放火燒燬民宅、炮擊誤傷百姓、事後槍決俘虜等等不光彩的事件,將一律被掩埋在光輝的背後。
二十三鎮除了戰死、逃跑以及受傷解散計程車兵之外,尚且還有兩千三百多人的兵力,其中一半是投降的人數,另外一半則是戰俘。吳紹霆下令將所有戰俘全部就地招安,不允許戰俘申請遣散,所有不接受招安計程車兵按逃兵處置。招安之後計程車兵與投降計程車兵一起安置,等待廣州派來專員整編。至於俘虜的高階軍官,全部押解到廣州等候發落。
戰事結束之後,第一師三個主戰團就地補充兵員,第二團暫時留駐雲浮處理善後,第一團移駐清遠,炮兵團返回廣州。
在全省整編沒有順利結束之前,各縣軍事代表依然得留在廣州限制出行。
吳紹霆並不是擔心這些人會在整編過程中造反,造反的膽子應該隨著二十三鎮一同消亡了才是。他只是為了避免這些人會在整編過程中搞小動作,導致日後廣東統一的局面會出現隱患。即便是在軟禁期間,依然是好酒好肉的招待,絕不怠慢。
整編完畢之後如何安排這些人,吳紹霆早有計劃,他找到了胡漢民與其協商了一下此事,在廣州議會安排了幾個席位給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
在這些人當中王和順是一個特殊事例,他本來是同盟會的人,也願意接受和平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