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部分

�壑倒酆屠斫餼�聳姑�惱孚小!�

榮譽和使命是改變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因素,更是從精神層面強化軍隊戰鬥力的良藥。

吳紹霆接著看下去,在有了士兵和軍官的基礎,國防軍重要的還是整體實力的提升。

儘管編練國防軍是一項長期的、大型的軍事任務,可是蔡鍔堅持認為一定要在長江戰略期間,將一部分國防軍投入戰場加以磨礪。戰場是檢驗軍隊的最終考場,蔡鍔不在乎國防軍能在實戰中領悟多少作戰經驗,要的是透過硝煙和鮮血的洗禮,把國防軍的弱點、缺點以及其他所有不足之處都暴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加以改進。

吳紹霆忽然覺得蔡鍔所設想的國防軍並非是一支新練部隊,而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軍事理念,最終中華民國的所有軍事力量都將按照這種理念來衍生和拓展。

在計劃書的最後,蔡鍔在做出了一系列的預計,包括在三個月之內完成國防軍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三師的建制,並在十月之前投入長江戰略的後期戰場。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國防軍將陸續完成三十個師的編制,再經過一年時間轉化大部分地方部隊,組建五十個國防師的番號。

看完整個計劃書,吳紹霆感觸很多,不過他不會全部按照蔡鍔的思路來辦國防軍。他之所以另外籌建與南方聯軍截然不同的國防軍,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組建一支聽命於執政府的武裝力量,僅僅是要藉助國防軍的影響力在長江戰略結束之後,針對統一南北各省地方武裝埋下一個名份。

他不可能讓廣東、福建這些嫡系部隊去掃蕩各省不服氣的軍閥勢力,因為粵軍、閩軍本身是地方武裝,在南方的格局裡可以任意施展拳腳,可上升到全國層次總是要顧慮的更多。有了國防軍這個口實,對地方軍閥下手那就順理成章,一方面消除他吳紹霆的軍閥氣息,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加壯大執政府的聲威。

他不會走北洋政府的老路子,也不會走未來蔣委員長的老路子,既然有了歷史的先見之明,理所當然要規避那些錯誤。

雖然蔡鍔已經東渡日本治病,不過國防軍的計劃還是一步一步展開,單單前面的路子都需要花大功夫鋪墊。幾天之後,吳紹霆親自主持參謀長大會,在商議長江戰略的出兵計劃之餘,也交代了國防軍的籌備工作。

從六月下旬開始,南方的聲音漸漸從執政府身上轉移,很快就有人從重慶的動態上看出南方即將再次拉開戰火。首當其衝的湖北人心惶惶,每日電報往來都離不開“危急”之詞。而早在六月上旬,國防部定下長江戰略的規劃之後,不僅重慶有動作,其他地方也在冥冥之中開始按部就班。

四川省的動作最大,省內川軍、滇軍、黔軍、粵軍都有,四川大戰結束之後僅僅只存在了一小段時間的安寧,隨後各種調動各種命令接踵而來。

熊克武雖然並不想參加對湖北的用兵,畢竟這已經沒有太多利益可圖,可是一方面迫於手下的壓力,一方面又迫於執政府的壓力,多少還是要做出點動作。

在蔡鍔東渡日本之後,幾乎南方的軍權徹底掌握在吳紹霆一人手裡,熊克武更加感到壓力的倍增,不得不調遣第二師趕赴重慶,與第七師團會合。

受到熊克武的影響,劉存厚也硬著頭皮做出反應,在重慶忙上忙下幫助第七師團籌備軍用物資。當韋汝聰上任第七師團時,劉存厚幾乎每天都要與韋汝聰見上一面,大放厥詞揚言一旦開戰,川軍將緊隨步伐出兵省外。

韋汝聰根本沒有多餘的功夫理會劉存厚,他肩膀上的壓力不小,第七師團三個師將近三萬人的編制,人生地不熟需要花大功夫去適應和了解。他也很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相信七月之前南北第二輪交手就會打響,到時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第678章,杭州軒波

到了六月二十六日時,廣東騎兵師收攏了在川內的三個團,將大軍部署在貴州與湖南交界一帶,師部司令部仍然設在貴陽。

三十七師也從西巡的狀態恢復過來,儘管師部仍然駐紮在黔南,不過在完成人事調動之後,龍濟光很快把四十九旅調回桂林,其餘四個團也緊挨著騎兵師在兩省交界部署下來。

黔桂兩省的鐵路、公路每日都有軍用專車經過,把一車車計程車兵和物資向北邊運去。

除了西南方向的部署,廣東三十八師和憲兵師自從西巡返回之後,直接開赴粵北。

坐鎮廣東與福建邊境的三十九師也在六月中旬向江西邊境開赴。縱觀整個南方的軍事調動,幾乎所有可以調動的大軍都已壓在南北勢力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