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認為的那麼大,因為文化資本的傳承在“文革”期間的家庭中並沒有停止,“那些被劃分為不好的階級,一部分是舊體制下的傳統精英,像地主、富農、資本家;一部分是新社會中的教育精英,像右派分子,他們都是文化資本的擁有者,或在舊社會飽讀詩書,或者耳濡目染傳統文化中幾近苛嚴的尊師重教之規範與風氣,重視教育的理念在他們的心目中紮下了極為深厚的根基。”李培林等:《中國社會分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第389頁。那些家庭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本,在那個年代也並沒有被完全徹底被革命掉。因此,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就不簡單是“文革”時期所流行的那些革命元素。我的一個訪談物件W10的經歷證實了這一觀點。

W10出生於50年代中期,她上小學的時候,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整個社會都受到了“文革”的衝擊,只好好地上了3年學。在一個動盪的年代開始接受教育,所以她的整個教育是不繫統的。家庭受到了衝擊,她自己後來也到農村3年,在幹校,主要是勞動為主。“那時候選拔一些幹部中間的大學生來教我們,工業、農業、電子呀,講插秧呀、割麥呀、種花生呀、鋤草呀,一點點化學知識呀,工業就是講一點點物理知識。” “從五七幹校回來之後上高中,也是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然後就再下農村,當知青,在農村又呆了3 年。1976年,我們就成了工農兵大學生。入學是1977年3月份,當時是招4個班,必須是高中畢業生,最後一批的工農兵大學生,我是學工的,學機械專業,分到一個廠裡面,因為我愛人留校了,所以我就調回學校。”

另外一種教育形式就是對思想的影響。“給教師戴高帽子游行啦,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啦,當時我們就有一種看法:你看讀書以後就會像老師一樣,要戴高帽子游行,那時候就不想讀書。”

但是儘管家庭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父母過得不是很好,但是她們還是很自由,她認為,那個年代對她來說也還是有很多樂趣。“我們沒有學校的約束,比較自由,比如說,養小雞呀,抓蟲子呀,很自由地成長。” 而且她對那個年代經歷的種種也不是感覺到特別遺憾。“你生在這個年代有什麼辦法呢?我覺得還是好快樂,不覺得很痛苦。因為都是在農村,覺得那裡景色也很美,一望無際的牛、羊、油菜花呀,從小就無拘無束的。大人搞運動,但是我們很快樂,勞動呀,唱歌呀。而且那時候國家物質很匱乏,但是我們在那裡有吃的。我們刨花生,一刨一大堆,那裡土地很肥沃。吃紅薯。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水果吃,沒有什麼零食吃,就吃那些東西,所以長得很健康,身體很好。”

W10 認為家庭對人的影響很大,父母提供的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使她的性格很開朗,而且家庭的文化氛圍使她對文化藝術有一種欣賞的品味。W10的父母都是南下幹部,父親是秘書,文職,母親在革命大學教書。外祖父是清朝末年的舉人,是學歷史的。W10從小在外祖父身邊長大,外祖父常常去湖北省圖書館,一去就是一整天,看書、喝茶、聊天,W10在那種氛圍裡成長,所以從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

多年以後,W10在回首童年往事的時候,說:“教育對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家庭教育。我以前還不覺得,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我就反過來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我覺得簡直是太大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東西,不斷地矯正對女兒的教育。”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中產階層文化資本的獲得(3)

幸運的是,W10的家庭給她的教育是比較自由的,雖然她父母對她的要求也很嚴格,“但是給我們的那種很寬鬆的環境,我覺得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很不容易。很少去很嚴厲地打我們呀,罵我們。總是給我們講故事呀,尤其是我媽媽,是從東北過來的,東北的一些民謠啊,一些民間的故事啊,給我們講了很多。像電視劇裡面的一些歌:‘雞蛋雞蛋殼殼,裡面坐個哥哥……’,‘小老鼠,上燈臺……’都是我媽媽講的,很多。”

同樣幸運的是她所接受的幼兒園教育,“我在幼兒園的教育也很好。很多好的生活習慣——擤鼻涕呀、指甲要乾淨呀——都是在幼兒園養成的。幼兒園很好,在困難時期還是要保證孩子有米飯,儘管有很多豆類,但是我父母他們在外邊都沒有吃的,他們要啃黑窩窩頭。”因此,與很多人在回憶“文革”經歷時表現出的深刻反思,並且申討那段時期給人造成的種種傷害的狀況不同的是,在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