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早點找個人去保護他!!”
李易跟丁浩三人打了個招呼,然後獨自一人在玉皇頂開始閒逛了起來。
玉皇廟古稱太清宮、玉帝觀,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由山門、玉皇殿、觀日亭、望河亭、東西道房組成。
正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正殿前有“極頂石”,標誌著泰山的最高點,1921年增修石欄時王鈞題“極頂”。極頂石西北側有“古登封臺”碑刻,說明這裡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
東面的觀日亭可望“旭日東昇”,西面的望河亭可觀“黃河金帶”。
廟前有無字碑,據傳為秦始皇封禪立石或為漢武帝立石,又傳碑內封藏金簡玉函,故又稱石函。
玉皇頂前盤道兩側有“五嶽獨尊”等著名題刻。
東南寬敞的石坪名為平頂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乾坤亭,上刻“孔子小天下處”。亭毀於民國年間,碣毀於1967年。
西南為青帝宮,由山門、大殿、東西配殿組成。再向西為後寢宮,又稱神憩宮,有正殿、配殿,祀木雕元君臥像,民國年間毀。兩宮建於明,重修於清。
泰山玉皇頂玉皇廟門前有一座高6米,寬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奇怪的是,碑上沒有一個字,因而被人稱為“泰山無字碑”。正因為它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時、何人所立,便成為一個疑問。
正文 第二十章 東嶽泰山 中
李易在玉皇廟內慢慢的步行著,邊走邊看,不大一會兒功夫就來到了正殿,站在正殿面前,看著裡面來來往往,穿流不息的人,人流中還夾雜著一些金髮碧眼的老外,李易想道:喝,人還是挺多的啊!連老外都跑這來玩了,看來東嶽泰山不愧是名山啊,確實是名揚中外啊!
搖了搖,將腦海中的這些個想法丟擲腦外,李易認真的觀看起這座正殿,以前從沒來過這裡,這次來了可一定要好好的玩玩。李易的身影在玉皇廟中穿梭著,將這裡的景色都看了個遍。
李易坐在觀日亭中,從無極戒指內拿出了一個透明的小酒壺,頗有興趣的在手中把玩著,看來看去,總感覺這個小酒壺好像少了點什麼東西似的!想了一會兒,李易才發現這問題出現在壺身上,無他,整個壺身晶瑩剔透,就是太剔透了,這才感覺到少了點東西!
李易想了一會兒,神念一動,在壺身上刻下了玄奧古樸而繁複的紋符,看了看,李易很滿意,彎腰在地上撿起了一塊石頭,手上一用勁,整塊石頭便成了粉未,用這些粉未在瓶身上塗寫出“龍涎仙液”這四個灰色的字。灰色的字在閃爍著淡金色光芒的液體上,顯的是那麼的突出和醒目,再加上瓶身上那若陷若現的紋符,為這個華麗的小酒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一陣腳步聲將沉浸在觀賞酒壺的李易給打斷了,李易抬頭一看,只見前方有幾個人朝這邊走了過來。為首的是一個大約有七十來歲的白髮老人,穿著一套運動休閒服,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威嚴的氣勢,唯一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這位老人滿臉的病容,眼睛裡流露出深深的憂愁。
在老人旁邊的則是一個二十左右,穿著粉藍色裙子的年輕女子,微帶著小麥色的面板看起來是那麼健康,烏黑的頭髮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臉蛋微微透著淡紅。
兩人身後還跟著四個三十左右的青年人,四個青年人身上散發著只有經歷了生死才會有的那種獨特殺氣,四個人分成左右各兩人,緊跟在老人的後面,警惕的看著四周,檢視著有沒有能威脅到他們的人。
當她發現了觀日亭後,便對旁邊的那老人說道:“爺爺,您看,前面有一個亭子,我們去那邊休息一下吧,走了這麼久了,我的腿都有點麻了!”她的聲音很好聽。
老人張口說道:“嗯,好吧!!”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從老人口中說出來有一種獨特的氣勢!那年輕女子聽到老人答應之後,高興的拉著老人的手,朝李易這邊走了過來。
李易又從無極戒指裡拿出了一個小酒杯,同樣也是用仙晶做成的酒杯,光這一個杯子要是流傳出去的話,整個修真界,不,整個地球的修行界會為了這麼一個杯子肯定會拼個你死我活的!更別說李易手上還有一個用仙晶做成的酒壺,現在如果有一個修真者在場的話,肯定會大罵李易是一個敗家仔,想想啊!這可不是普通的東西啊!
這是仙晶啊,就算是一顆中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