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勤王之兵,還有許多地方的青壯自發的組建義勇軍,一路向晉安前進,隊伍人數越走越多,短短的十數天時間,至少有近三十萬青壯湧向國都晉安城。
蒼雲大陸諸帝國中,晉帝國的疆土最為寬廣,物質資源豐富,人口基數最多,國力也最為強盛,若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傾半國之兵力,很容易就能滅掉其中的一個帝國。
正因為晉帝國過於強大,嚴重威脅到了諸帝國的生存,因此,各帝國的君王都達成了一條不成文的協議,不管哪個帝國受到晉帝國的進攻,其他帝國都會出兵相救,拼命的拖晉帝國的後腿。
唇亡齒寒,這道理誰都明白,再任由晉帝國坐大,最終被滅的必然是自已。
對於周王的求救,各帝國的君王都沒有猶豫,當即下旨,調集大軍出征,以解周帝國亡國之危機。
嘉月城內,秦王的信使還沒有抵達,老太守衛煌已下令大軍集結,準備出征。
第79章 渾水摸魚
兩天的時間,衛煌就集結七萬三千人的軍隊,其中步兵五萬,三萬是常備軍的老兵,二萬是隻經過不足一個月短期訓練的新兵蛋子。
在這之前,嘉月省府就以各種名義暗中徵召新兵進行訓練,這也是衛煌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就集結好七萬軍隊的原因。
再傻的人也不可能把手中的精銳都派出去,湊數是很正常的現象,三比二的搭配是為了不讓軍隊的戰鬥力下降得太厲害,也正好以老帶新,實戰是讓新兵快速成長的最好辦法,雖然有點殘酷,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另外的二萬步兵為輔兵,即輜重兵、青壯組成的後勤部隊,一般不列入戰鬥序列,另外的三千兵是精銳騎兵,嘉月省府軍裡僅有五千精銳騎兵,一下派出三千人馬,對長安那邊可算是給足了面子。
統軍將帥為衛大衙內的二姐夫,負責鎮守百武關的唐天和,巫悠則作為謀士跟隨出征,目的是對他進行鍛鍊和考驗。
大軍已經整裝待命,兩天之後,長安的使者才匆匆忙忙趕到,衛煌跪接聖旨後,唐天和率領大軍跟隨使者起程,直奔紹關,在那裡等候紅楓、青川兩省府的大軍,會合後乘坐戰船橫渡滔滔怒江,進攻晉帝國的東門戶之一的臨潼關。
紅楓省府出兵8萬,青川省府出兵10萬,外加長安一萬羽林軍,號稱三十萬大軍,可謂聲勢浩大,不過,紅楓省和青川省的大軍仍在集結之中。
大軍如此大張旗鼓的集結,已失去了出其不意,攻敵不備的奇效,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給予了臨潼守軍極大的壓力,據夜不收回報,晉王已抽調大軍增援,臨潼守軍已達五萬人數,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周帝國的壓力。
紅楓青川兩省的大軍仍在集結中,七天後,青川省集結的十萬大軍終於開撥,進入紅楓省境內,與屯兵在居雲關渡口的紅楓省府大軍及長安的一萬羽林軍會合。
青川府兵取道紅楓省看似很平常,但嗅覺靈敏的人能夠嗅出其中不尋覺的味兒,孔寧自接掌青川省後,隱有和紅楓藍氏結盟,打壓嘉月衛氏之意,這風向,換了個人,就有點兒變了。
居雲關渡口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上百艘大型戰船及幾百艘中小型漁船,完全擺出要強渡怒江的態勢,聲勢比嘉月省的數萬大軍更為浩大。
這期間,嘉月省的水師與晉帝國的水師在怒江江面上展開了數次交鋒,雙方互有死傷。
晉帝國雖國力強大,但並不是很注重水軍的發展,僅有的一支水師要分守臨潼、江淮、豐都三處大渡口,防備衛、秦兩帝國的水師,這也是嘉月水師敢以一省之水軍對抗一帝國水師的原因,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嘉月水師略處下風。
這天傍晚,一支十二人的晉軍夜不收小隊分乘兩艘小漁船駛入陀龍山的蘆葦澗,秦帝國的三十萬大軍集結江邊,擺出強渡怒江的態勢,令臨潼守將及水師都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為防止秦軍半夜渡江偷襲,晉軍加強的防守,大量的夜不收撒出去打探敵情。
這支晉軍夜不收小隊剛小心翼翼的踏上蘆葦澗,弓弦聲突然響起,密集的箭雨從茂密的蘆葦內灑射出來,當場就射倒了九人,剩下的三個面色大變,顧不得受傷的同袍,慌忙往小船奔去。
剛才走過的汙泥中突然暴起數道黑影,冷厲寒芒閃現,三名夜不收慘呼倒下。
一個全身上下都塗滿汙泥,僅露出眼睛和鼻孔的大漢低聲說道:“衙內高見啊。”
他身邊的幾個泥人都同時點頭,若不是衙內讓他們藏身汙泥中設伏,只怕真讓敵人的夜不收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