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就可以了。

“小夥子,不知道你收不收“袁大頭”?”

“袁大頭?”

楚琛聞言有些愣了愣,這東西自己還真不太收,市面上普通“袁大頭”不過五十左右一枚,“龍洋”也不過七十八左右,這東西價格差不多是死的,也只有量大,才能多賺一些錢,這種生意,他還真不是太願意做。

“嗯,我這有好幾枚袁大頭,你如果願意的話,也一起收走吧。”

“那行,我看看吧。”

楚琛心想,閒著也是閒著,就看看吧,如果是那種特殊版別,價格也不是很便宜,特別稀有的幾萬、幾十萬的都有。

溫老太太拿出十來個銀幣放在了桌子上,楚琛定睛一看,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袁大頭,還有少量龍洋,並沒有發現其中有什麼特別稀有的銀幣,不過他也沒多少失望,如果稀有的那麼好找,那還稱的上是稀有嗎?

楚琛數了下銀幣的數量,袁大頭九枚,龍洋六枚,都是普品,而且有兩枚龍洋的品相不是特別好。

“溫奶奶,這些都是普通的銀幣,袁大頭算您一枚五十,龍洋就算七十五吧,一共十五枚銀幣,九百,您看怎麼樣?”

“啊?”

楚琛以為她不同意,解釋道:“溫奶奶,我這個價很公道了,不信您去問問。”其實這些銀幣楚琛收不收還真無所謂,如果溫老太太不同意,那就算了。

溫老太太聞言連忙擺了擺手,道:“不是不是,小夥子,你誤會了,這個價格我很滿意,只是我剛才數了明明有十六枚的,怎麼現在就只有十五枚了,真是奇怪。”

說完,溫老太太就開始翻找起來,找了一會,才發現是這個布袋底下有些破了,那枚銀幣被卡在了破損處。

“給,我說有十六枚的吧。”溫老太太笑著把銀幣遞給了楚琛。

楚琛本來也不太在意,以為又是一枚袁大頭或者是龍洋,不過等他拿到面前準備檢查完好度的時候,突然就愣住了。

“荊楚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這怎麼可能?”

荊楚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由荊楚銀元局仿嶺南銀元鑄造流通於市,初鑄時龍圖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與外省有所區別,後因窒礙難行,收回再鑄時,將“本省”兩字去之,未銷燬重鑄而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數。

並且剩下的銀幣多為磨損或打戳,完全未使用品罕見。近代錢幣鑑藏家張璜在其著作《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中將此幣編號CH133,並特別指出:“此幣只有一種,並無其它版別。”

楚琛實在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這枚銀幣居然會是這種罕見的錢幣,而且品相完整,看上去就像是新的一樣,這實在是太令他驚訝了!(未完待續……)

第兩百一十章 銀幣(續)

在場的其他人,看到楚琛表情驚訝的不停的翻看這枚銀幣,最後更是拿出放大鏡仔細觀看,都不由的有些好奇,難道這枚銀幣很珍貴嗎?

等楚琛終於確定了這枚銀幣的真偽,放下手中的放大鏡時,趙荷妍連忙問道:“表哥,這枚銀幣你怎麼看了這麼久,很少見嗎?”

楚琛笑著回答道:“當然少見了,這種銀幣又叫“本省”銀幣,與普通荊楚光緒銀幣不同,這類銀幣背面龍圖兩側加鑄“本省”兩字,這在咱們國家鑄幣史中唯此一例。”

“而且當時發行之後,因為流通困難,老百姓並不接受,結果只能很快便退出流通並被銷燬重鑄,留存至今的基本上寥寥無幾。”

“這樣啊!”

趙荷妍聽了楚琛的解釋,把銀幣拿到手上,翻看了一會,又看了看旁邊其它的銀幣,說道:“這銀幣不就是銀幣嗎?重量都差不多,怎麼會流通困難呢?”

楚琛呵呵笑道:“這是你不瞭解當時的特殊情況,正好有時間,我就給你說說是怎麼回事。”

清代光緒年間,自咸豐朝以來的銅原料供給緊缺愈加顯現,致使銅鑄制錢與白銀的兌換比價動盪不穩,並急速向“錢貴銀賤”的趨勢發展。到了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才兩年時間,銀幣一元就從可換制錢一千二百文降到了八百四十文。

這種情況,造成了流通領域的混亂和不安。於是,在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主持下。荊楚造幣廠鑄發了這種背面有“本省”兩字的特殊銀幣,用來平抑荊楚境內的錢、銀兌價。

當時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強制規定。新鑄的“本省”銀幣一元折制錢一千文,所有本地的官項收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