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畫是‘揭二層’?”

“‘揭二層’?什麼意思?”項發財聞言有些疑惑的問道。

“‘揭二層’其實就是一種作偽的方法……”楚琛把‘揭二層’的意思,給大家解釋了一遍。

“不是吧,一幅畫還能揭成兩幅畫。這得多高超的技藝才能夠辦得到?”聽了楚琛的解釋,吳可等人臉上都露出了相當震驚的表情。

楚琛說道:“‘揭二層’當然不容易。作偽者需要經過揭裱、修補、全色等相當繁複的步驟才能製作出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畫來……”

一般來說,想要“揭二層”。需要的步驟很像是古書畫修復中的“揭舊”,必須先觀察舊書畫的破損程度、時代特徵等,而後經過挑刮汙點、方裁畫心、洗汙、揭、修補、全色等工序。

挑刮汙點、方裁畫心,是先將畫面上的塵土、黴點、黑點或者水痕等一些輕浮於表面的汙漬用刀尖輕輕挑起、颳去。一般使用刀口鋒利的角刀或馬蹄刀,操作時需非常謹慎,施力既輕又勻,沿汙點口邊緣逐漸地刮淨。然後,裁去殘舊的四周,把畫心邊緣裁齊。

之後是清洗。此時一般用開水。因為如果是年代較近的書畫,用冷水可能出現跑墨的現象。但對古畫來說,它的顏色不會輕易被水沖刷、掉落。

由於宣紙和墨的粘牢度都非常強,所以首先要用開水將紙泡透,再將宣紙中的漿糊泡開。用開水泡過後,再在畫心上面附一層塑膠膜,再澆開水,四周用毛巾展開壓好,過幾天澆一次。

夏天。澆水的時間間隙會長一些,但要防止書畫發黴。據曾深諳“揭二層”的裝裱師說,修一些舊畫,有時要泡個半個月。但它的顏色是不會脫落的。

清洗過後,就是“揭二層”的重點步驟了。

“揭”是指揭去原裱件的覆背紙和畫心託紙。平時揭舊,是將書畫泡水後一點一點地搓掉覆背紙和畫心託紙。幾乎都是一小塊一小塊地揭。但揭二層必須要整張揭。揭層越多,筆墨越淡。

“補”在古書畫修復中是將古蹟的殘缺處配補上適宜的材料。但在“揭二層”中卻是對第二層偽作進行筆墨的大修大補。

這一步相當的重要,書法作品能夠以假亂真。都是靠的這一步,作偽者先要選用與原作字畫紙張的紋理、顏色最接近的紙張;其次要對墨色濃淡有充分的把握,尤其是一些枯筆更要牢記,以確保修補的藝術效果與原來不差分毫。

如在修古書畫時,雖是填色,但此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只圖快,往往會造成修補完的古畫有一深一淺的色塊,而回淡很難弄,也最影響畫作效果。

另外,古舊書畫的紙還需做舊,這樣才能在對光時,使兩張書畫的反光度基本一樣。作偽者一般用馬蹄刀將補洞邊沿處的紙修成一個斜角,或把紙可以颳得更薄,把後補的紙邊緣也是修成斜角或刮薄,粘合後修補的漏洞在背光時就基本看不出來了。

“全”就是為古舊書畫的殘損、失色、走筆處補色、接筆,是對前面各道工序的綜合檢驗,也是揭裱水平的集中體現。

因為每幅書畫乃至區域性隨著歲月時間的推移;都會有深淺氣韻的變化,甚至細小處會有多種顏色因素在裡面;這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因此,補全需要控制顏色的深淺,連水分都要注意,

還有,在全色一環中既要考慮書畫的整體又要注意區域性。如果過分注意區域性的顏色;全色後會出現明顯的色塊,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和統一性。如果只做大面積的單一色全色;全色部分會顯得比其他部分呆板;也影響畫面效果。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古書畫修復者和作偽者用同樣的辦法,就是把整體部分的底色一般做三到四層;而區域性顏色則做更多層;少則四五層,多則**十層。因此;即使是一平方尺大小的書畫也要調上數十遍顏色,而每一塊全色的色差都應有所不同。

最後重要的一點是,在修復中如遇到畫意缺損就需要接筆;這就要相當熟悉原作者的筆意特點和風格進行接筆補全,另外,“揭二層”偽作還需要“補氣”。對於人物的線條、山石、樹木等不是簡單的添上墨或顏色;而是將畫意的氣韻連線起來。

經過揭裱、修補、全色等二十幾道工序;一幅原來面貌全非、殘破不堪的書畫就會變得完整、和諧、牢固,這雖然更利於古舊書畫的儲存,但是此法也成為“揭二層”者的秘籍。

所以說。想要“揭二層”做的好,除了要有相當的技藝。作品的挑選也非常重要,因此。晚清‘海派’畫家之中,喜歡用濃墨重彩的,就入了那些作偽者的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