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5部分

看到二老有些劍拔弩張的模樣,其他人苦笑著對視了一眼,接著,其中一位辦案人員就把那件瓷器拿了出來放到了茶几上。

楚琛看到這件實物的時候,不禁微微一愣,因為這把“茶壺”的器形實在有些怪異。

只見,此壺通體施以天青釉,釉水滋潤。釉面色澤較為溫潤,胎釉結合緊密,胎釉方面符合宋代汝窯的特點。

只是讓人看了奇怪的是,壺身呈三角形;整體被六瓣瓜稜分割,並有兩隻向外凸出的壺肚。壺口微敞,配一隻同樣呈正三角形的壺蓋,古怪處在它的壺嘴,不成比例的長,並且製成符合人手把捏的一種起伏狀。冷眼一看,還以為壺嘴是一隻把手呢。

而壺嘴實際也的確可以起到把手的作用,倒茶時就手持壺嘴從壺口向外倒,就像現代人做出一些反傳統服飾和行為一樣。透過這隻茶具,我們似乎窺視到一千年前的宋代,人們不甘平庸。敢於出奇,製造不同生活情趣的精神風貌。

其實。這樣的“茶壺”楚琛以前也在畫冊上見過,現在藏於米國的國華博物館。關鍵的是,對比之下,兩件東西器型一模一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疑點。

當然,也不說汝窯傳世品沒有一樣的器型,只是像這麼特殊的器型,相同的可謂是寥寥無幾。

過了十多分鐘,見楚琛把東西放回原位,喬慶泰就問道:“楚館長,不知道你是什麼意見?”

現在這種場合比較正式,喬慶泰為顯對楚琛的尊重,稱呼當然也得正式一些。

楚琛先是環顧了一下四周,隨後說道:“關於器型,我覺得,應該是由盉改變而來,腹為稜辨式承襲五代時瓜稜壺特徵;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

現場沉默了片刻,隨後大家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楚琛接著說道:“那咱們接著往下說,首先,不得不佩服制作者手藝的高超,經驗豐富……”

“這一點我不太認同。”

秦錦打斷了楚琛的話,說道:“我覺得製作者手藝高超是不錯,但經驗豐富有些談不上,不說別的,咱們都知道汝窯瓷器胎體較薄、較輕,但這件器物的胎質,實在談不上有多麼輕薄吧?”

“這一點我到覺得是正確的,為什麼我這麼認為,我先從汝窯的胎質說起。”

楚琛微笑著解釋道:“一般認為,北宋汝窯器為保持雨過天晴的釉色,只好放棄瓷胎的瓷化程度,在1150…1200度的溫度下,胎出現生燒現象。所以胎質疏鬆,扣之木聲。這種論點總體是對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汝窯遺址發掘中,發現了過濾池和澄泥池各一個。這兩個池子都是為燒貢瓷而設的。北宋時期尚不知瓷都的高嶺土,只能用汝窯當地的某種瓷土,碾碎過濾後泡水,攪拌後將上層的渾水倒入澄泥池,經過時日沉澱出很細的瓷土。”

“這些瓷土中的雜質已經在上述過程中被去除。以這種澄泥做胎,燒結後的顏色為‘帶點灰頭的白色’,可以保證汝窯器天青或天藍釉面的純淨,但是這種澄泥胎卻有了疏鬆的缺點,表現為吸水性很強,斷面呈粉質,無結晶表象。”

“而另外這會導致汝窯有個缺點,成品的強度有問題。這樣,在製作小器的時候,成品可以儘可能的薄,但在製作大一點的物件時,為了強度它只能選擇厚胎。其實,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會有‘汝器土脈質制較官窯尤滋潤,薄者為貴。’這一說。”

聽了楚琛的解釋,客廳裡一陣沉默,最終大家都同意了楚琛這個說法。

這時,秦錦又說道:“胎體的問題咱們先不說,我就說為什麼它的胎土雜質比較多,根本不像一些傳世品那麼精緻?”

楚琛笑道:“貢瓷當然不可能做的這麼馬虎,但還有民用汝窯啊。像我剛才說的沉澱的步驟,民用汝窯器大多都省略了。因此胎土雜質多,胎色灰度高一些。好在民用器釉色不嚴格。從月白到豆青,都可以賣出去。”

“你的意思說。這件汝窯是民用的?”

秦錦聽了楚琛的話哈哈笑了起來,好像發現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話一樣。

見此情形,喬慶泰皺著眉頭,說道:“有事說事,你都沒聽楚館長的解釋,怎麼就認為他說的不對?”

秦錦收起了自己的笑容,擺了擺手道:“行行行,那我問你……”

接下來,秦錦把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一一說了出來,而楚琛也一一做了解答,說到最後,秦錦的臉上都沒了笑容,因為他認為不對的地方,都被楚琛給反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