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現在已經收了呂蒙、諸葛亮、陸遜、孫策為義子,若再收下曹彰、夏侯尚為義子,那麼很顯然,呂布一改歷史上做人義子的命運,轉變成做人義父的命運。
呂布又從涼州收得一個義子,名叫姜冏,字仲奕,現年十四歲,乃是天水冀縣大戶姜家的次子,其族兄姜敘便是那個攪動涼州叛亂的楊阜的表兄,楊阜、姜敘被處死,姜冏年幼尚未參與叛亂,便被罰做勞役,呂布是在檢視涼州將軍徐榮的傳報時看到了姜冏的名字,趕緊下令讓人將姜冏請來鄴城。
姜冏這個人似乎名不見經傳,似乎沒有什麼本事,但按照歷史的發展,八年後,他將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姜維姜伯約。
呂布記得姜冏這個人,還是多虧呂布在和諧年間曾讀過七八遍三國演義,幾乎熟讀成誦,他記得在三國演義第92回的最後一章節:“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諸葛亮之計矣!’眾視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維,字伯約。父名冏,昔日曾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亂,沒於王事。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後為中郎將,就參本郡軍事。”
當時呂布看到姜冏的名字,渾身一震,因為他太瞭解姜冏的兒子姜維的價值了,那可是三國後期最為文武雙全的統帥。
姜維其人智勇雙全,極善用兵,是蜀國綜合能力最強的將領,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十一次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曾摧破郭淮、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後來段谷胡濟失約退敗,侯和為鄧艾所破,奈之前被費禕裁製,後來宦臣黃皓弄權,蜀漢國力遠比曹魏弱小,終究回天乏術。
可以說,若是國力相當,鄧艾、鍾會、陳泰、郭淮皆非姜維對手,姜維之所以勞師無功,時也命也,並非是他能力的問題。
呂布曾想過,若要託孤於後世,鄧艾、鍾會、陸抗諸輩裡,只有姜維靠譜一些,因為姜維不單智勇雙全,他還極其忠義,蜀漢滅亡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也被魏兵所殺,換做鄧艾、鍾會、陸抗等人,皆有私心自用之嫌,不能如此。
呂布推算,姜維大概是在八年後出生,想要得到這樣一個天縱奇才,就只能先把他父親姜冏掌握,所以呂布命人將姜冏從涼州請來鄴城。
姜冏清俊斯文,目光如炬,少年英氣溢於言表,呂布從姜冏身上能感受到歷史上那個膽大如斗的姜維的氣質,呂布在這幾年時間裡觀察了很多歷史成名人物,發現遺傳的力量非常大,也許這就是世家傳承的一大根本,好的基因遺傳若在後天再稍微好好地培養,基本不會長歪了,呂布對未來的姜維多了幾分期待。
姜冏因冀縣姜氏被呂布中央軍擊破,整個家族很多人都被斬殺,剩下的大多都被勞役監禁,對造成姜氏敗亡的呂布非常仇視。
呂布費盡口舌,講明:“楊阜、姜敘目無朝廷,從中搬弄是非,攪動羌亂,此逆天大罪,該當此法!”
姜冏一直聽不進去,強辯道:“如不是你剝奪我們姜家田地分給羌人,我們又怎麼會跟朝廷對抗?”
呂布苦笑道:“姜冏,你弄錯了吧,是楊阜、姜敘先煽動羌人作亂,我們平滅了羌亂,才把楊家、姜家的田地分給了羌人,這個先後順序不可弄顛倒了。”
姜冏又強辯道:“從你在涼州外施行的政策,便可推斷出,你早晚都要對我們涼州世家田地下手,與其被你奪取財產,不如先下手為強。”
呂布知道姜冏是被他族兄姜敘、楊阜等人洗腦過度,所以才對自己真正利國利民的思想那麼排斥。
呂布費盡了口舌,姜冏一直是迷惘不靈,呂布最後實在沒辦法,便動用道術去催眠姜冏,將姜敘、楊阜留在姜冏記憶裡那些不好的東西全部驅趕,再將真正的國之大義灌輸給姜冏。
姜冏的意志力特別頑強,呂布費了很大功夫,才把姜敘、楊阜之前洗腦的惡果給排除了,又灌輸正確的東西給姜冏,呂布見姜冏的意識最終到達自己想要的效果,不禁暗歎一聲,難怪姜冏會有姜維那麼出色的兒子,那是因為姜冏本身就是一個意志非常堅強的人。
姜冏這樣的人物之所以在歷史上沒有展現才能,只是作為姜維的父親而留名於史冊,純碎因為他倒黴,他剛剛出道的公元212年,正碰到馬超率羌、戎第二次叛亂,進攻冀縣,姜冏身為郡功曹,戰死沙場,第一戰就遇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