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集中的武裝,應佈置在靠近熱河、外蒙。蘇聯、朝鮮的地區,以便生存發展和保持多量武器,尤其是重武器。(三)瀋陽及其他城市的武器資料,應向鄉村及熱河運出。

這份電報是劉少奇起草的,劉少奇在這份電報中說出了關於分散的一些考慮。

9 月28日,劉少奇根據變化著的情況,主持修改獨佔東北的計劃。提出:“我軍進入東北的部署,應將重心首先放在背靠蘇聯、朝鮮、外蒙、熱河有依託的有重點的城市和鄉村,建立持久鬥爭的基點,再進而爭取與控制南滿沿線各大城市。”10月2 日,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部署上的改變,劉少奇再次為中共中央起草電報,指示東北局:“軍委前有一滿洲軍事部署電告你們,你們有何意見。這個部署的精神不是首先將主力部署在滿洲門口,抵住蔣介石,而是首先將主力部署在背靠蘇。蒙、朝鮮邊境,以便立穩腳跟之後,再爭取大城要道。而目前在大城要道除找取物資兵員外,主要是發動群眾,進行民主運動。望你們注意這一方針,不使紊亂。”

這便是中共中央為東北局制定的最初的“分散”發展的方針。

當時,有些人對中共的這一部署不以為然。“彼認為滿洲北部不成問題,主張我將主力佈置在山海關15萬人,瀋陽為中心10萬人,批評我未脫離游擊戰爭概念(係指將主力佈置在靠近蘇蒙邊境事)”。這種看法在東北黨內也產生某些影響。10月9 日,劉少奇再電東北局,指出:“山東部隊已大批運入東北,望即成立東滿指揮機關,負責迅速開闢東滿工作。部隊必須迅速擺開分散,每縣一連一排,迅速發展擴大,收編改造偽軍偽警,在目前決不應集中部署,不要怕人家譏笑我未脫離遊擊概念,因我無飛機大炮,遊擊概念決不能脫離,否則將遭滅亡。在將來適當時機,部隊即須集中整訓和作戰,但這是下一時期要做的。只有在目前高度分散發展之後,下一時期才有大量部隊集中作戰。將來作戰即使採取抵住蔣軍進入東北方針,山海關至錦州一線以及沿海地帶亦完全可能被蔣軍佔領,我不能在沿海到處抵住蔣軍,我只有吸引蔣軍深入內地一二百里之後,才能進行主力決戰殲滅之,不可作到處防禦的想法。”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分散”的指示,東北局認真地進行了一系列“分散”的佈置。他們堅信抓軍事建設在戰爭年代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不論是“集中”還是“分散”,抓軍事建設沒有錯。

彭真、陳雲等依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組建了軍事和行政領導機構,並對進入東北的部隊進行整編、擴編。

1945年10月9 日,中共中央同意組建東北臨時性軍事指揮機關,並指示東北局:這一臨時性軍事指揮機關,定名為東北軍區司令部,對外不公開,暫以程子華為司令員,彭真為政委,伍修權為參謀長,東北軍區司令部受東北局指揮。東北軍區司令部成立後,程子華、彭真、伍修權加強先期抵達東北各部隊的協調工作,對老部隊進行整編和擴編。此外,在此期間,還以蕭華率領的山東軍區部分機關人員為基礎,在安東成立東滿臨時指揮部,統一領導由山東挺進東北的部隊。

中共在踏上這片黑土地之初,力量的確太小了,因此只得在東北招兵買馬以迅速擴大武裝力量。然而這不僅直接刺激了國民黨,而且也引起了蘇軍的不安。因為有約在先,他們認為不僅向蔣介石方面難以交待,對美國人亦不好交待。為了這一緣故,蘇軍代表甚至通知彭真,要中共軍隊退出瀋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李運昌所部於10月6 日撤出瀋陽,將司令部移至錦州。但東北局機關最終留在了瀋陽。

中蘇條約對中共的限制太大了。八路軍先期進入關東的部隊,大多駐紮於南滿地區(今遼寧省境內)。中東鐵路為蘇軍控制,中共不能使用。由此形成北滿廣大地區中共僅有少量幹部活動的局面。彭真等為開啟局面,經中共中央同意,決定組織人民代表會議形式,以圖將地方的行政權力納人中共領導範圍。而此間東北局只是一個空架子,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尚未到達,彭真手裡既缺武將,又缺文官。為解決東北局急需大批幹部的困難,延安把所有能夠派出的幹部都給派出了。在林楓、陶鑄等帶領下,800 名幹部千里轉戰,於10月23日到達瀋陽,同時到達的還有張平化、倪志亮、程世才、袁任遠、劉瀾波、雷經天等。這些幹部一到瀋陽,即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開展工作。不僅如此,中共中央派出的由李富春率隊的第二批延安幹部也正在赴東北的途中。毛澤東在給彭真的電報中還專門詢問彭真:“10月底止已到東北及熱河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