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3部分

題給揭過去啦。當晚他便在隆中宿下,直到翌日午後才返回襄陽城中,隨即便跟隨著李典南下江陵。

訊息傳至江陵城內,劉琦、劉磐無不大驚,劉磐趕緊下令,使文聘率軍以敵于禁,他自己則親統主力北上,去攔李典。然而文聘託病不肯出徵,劉磐不疑有他,乃使王威代之,而付文仲業以留守江陵的全責。

劉磐、王威既去,剩下一個劉琦威望不足、手無餘兵,再加上身體孱弱,三天兩頭得病,那便無足可憂啦,文聘乃暗中聯絡蔡瑁、蒯越,隨時準備發動政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馬良從巫縣趕回來了,求見劉琦。劉琦說辛苦你了季長,要勞你的大駕,再跑一趟西方,去告訴關將軍,他所提的條件我全都答應,只求速速來援。

同時還書下一道令符,交給馬良,要他持令去接掌秭歸的黃忠所部,趕緊放開通道,使得益州軍可以順利抵達江陵城下。

這一方面是因為擔憂曹軍來攻,江陵恐難久守,另方面——正好趁這個機會利用益州軍奪了劉磐的兵權啊。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跟劉琦關係不錯,劉大公子本來就傾向於略略放低一點姿態,便可接受荊、益聯合的,卻為劉磐從中阻撓,這才讓馬良跑斷了腿,卻總也談不大攏。如今天幸劉磐領兵出城去了,劉琦乃可獨斷專行。

馬季長苦笑一聲:“主公既有所命,良又何憚辛勞?”您放心吧,我回家洗個澡,收拾一下行李,便即出發,趕往秭歸去。早有劉琦身邊侍從將此事密報給蒯越,蒯異度心說益州兵近萬人,再加黃忠所部,倘若能夠很快便趕到江陵來的話,我等圖謀恐怕要成泡影……不行,必須得找個人去阻止馬良西行!

那邊馬良才剛洗沐完畢,家人來遞上行裝,正要啟程,突然門上來報:“傅君求見。”這位傅君,單名一個巽字,字公悌,北地泥陽人也,曾立朝為尚書郎,後避難南下依附劉表。傅巽“瑰偉博達,有知人鑑”,名聲很響,跟馬良相交甚厚。

聽說傅巽來了,馬良趕緊出門相迎,就聽傅巽說:“聞季長奉使而歸,乃邀卿宴飲,以舒別後渴懷。”我特意找你喝酒來啦。馬良雙手一攤,苦笑道:“良無福領受公悌之宴,適奉主命,又當西行。”

傅巽說哪有剛回來就又要出發的道理?難道劉琦手下沒有別人了嗎?怎麼能瞧著你老實,就這麼著往死裡用啊……說完了略略一皺眉頭:“得無慾召益州軍來耶?”劉琦是終於拿定主意,要跟益州聯合抗曹了吧?

馬良趕緊擺一擺手:“公悌敏銳,然此言切勿宣之於外。”你自己猜著就成了,千萬別到處嚷嚷去。傅巽冷冷一笑:“如此,則恐吾等將皆無噍類矣!”(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章、敗絮其中

傅巽是外來戶,同時也屬投降派,在原本的歷史上,最終勸說劉琮歸降曹操,史書便記載他為首功。與之相反,馬良是本地土著,祖籍南郡宜城,地方保護主意色彩濃厚,是不大希望曹軍入境,以替代劉表家族的統治的。

所以馬良才會在劉琦掌權後頗受親睞,並被賦予與益州軍交涉的重任;而傅巽則投閒置散(其實劉表時代他就未能得到重用),並暗中與蔡瑁、蒯越等人勾通,此番即受命來勸說馬良也。

傅巽說你要是真的從了劉琦之命,去接益州軍來江陵,恐怕過不了多久,咱們就全都得死,一個都活不下去啊。馬季長聞絃歌而識雅意,擺一擺手,阻止傅巽繼續說下去:“公悌,人各有志,何必相強?若不與益州相合,即以我等之力,難保江陵,必沒於曹賊之手,劉氏亦恐殄滅。你我生死,何足道哉?”

傅巽冷笑道:“益州軍不入,則劉氏或存,益州軍入,是必亡也——季長所見,何其短淺!”

馬良皺眉問道:“何出此語?”

傅巽心說行,你這就算是上鉤了,於是詳加分析:“與益州相合,乃公子之意,非劉將軍之意也……”公子就是指的劉琦,傅巽這票人壓根兒就不承認劉琦是劉表的合法繼承人,故此不肯稱其為“主公”,而仍稱為“公子”;劉將軍則是指的劉磐——“若彼等入於江陵,劉將軍必來相爭,則兄弟鬩於牆。恐不待王師之來。江陵必化血域!季長即不計個人生死。獨不憫城內生民乎?”

馬良聞言默然——劉琦和劉磐當日合謀架空了劉表,外聯孫權、劉備,以御曹操,可是等到曹軍一退,二人便生嫌隙,明爭暗鬥,無日止息,這些事兒他馬季長當然全都瞧在眼裡。如今劉磐才剛領兵出城。劉琦就放寬條件,答應益州軍入境,他真是為了抵禦曹兵嗎?還是想趁機收拾劉磐?

就聽傅巽又說:“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