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手勢彈到了主席臺下面,這才開口說道:“現在人都到齊了,開始開會。”
丁逸在心裡“靠”了一聲,心說開會就開會,哪裡有這麼多低階作派?又是掏耳朵又是吐痰還擤鼻涕,簡直就是農村老頭的不良習慣大集合,喝茶、吃糖、掏耳朵這也罷了,還隨地吐痰亂扔樂色,這些動作要是放在大街上,十有**要給衛生管理員抓住罰款,一個“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最懂事”,卻盡幹這些不懂事的事兒,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但丁逸卻不知道,這個“最懂事”,他的開會前的這些作派,卻是“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在開會之前的標準化動作,這些動作都具有深刻內涵的。
這些動作的深刻內涵講解如下:
清嗓子,是提請與會人員注意,準備開會了;喝口茶,是為了吐痰做準備,嘴裡有充足的水分,吐出的痰才能順暢而不油膩,從色澤、粘稠度、微生物的含量方面才能達到開會的標準;而吐痰,則是表示與開會之前的廢話劃清界線,從這口痰之後所講的話,都是會議中重要的言論,是要被記錄在會議紀要裡面的,馬虎不得;吃糖,其含義是提示開會的諸位,在開會時要語言甜美,不能講粗口;掏耳朵,則是說明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和最重要的參與者,“最懂事”將自己的耳朵內的耳屎掏空,表明了他虛懷若谷兼聽則明的態度;擤了一把鼻涕,則說明他感冒了……
除了擤鼻涕和以蘭花指的手勢亂扔樂色之外,這個“最懂事”的所有作派還是符合“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標準開會流程的,所以丁逸對他的這一連串動作在心裡嗤之以鼻,只是說明丁逸沒文化,不知道唐氏家族的規矩而已,他誤會了“最懂事”,幸虧只在心裡腹誹了一下,並沒有當場指出來,否則就是不懂裝懂,在“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面前貽笑大方了。
丁逸的爺爺唐二彩也曾經是“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在他從族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他也入選了“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剛入選時,他的稱號是“懂點事”,過了幾年,他的稱號上升為“懂些事”,又過了幾年,他變成了“很懂事”,然後,他就死了。
唐二彩沒有熬成“最懂事”就“辦大事”了,用通俗的說法就是說,丁逸的親爺爺唐二彩在幾年前已經過世了。
“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成員過世,被稱為“大事”,這是因為俗話說“除死無大事”,死了,自然是大事了,所以“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成員去世以後,按照治喪委員會的說法,為他們辦理後事,就叫做“辦大事”。
這和某些人把如廁大搞稱作“辦大事”有著本質的區別,此“辦大事”遠不同於彼“辦大事”,雖然在關鍵字上,兩者的讀音相近,一個是“屎”,另一個是“死”,但如廁的“辦大事”,無論從規模,嚴肅性,時間的跨度,參與的人數,對心靈的震撼等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語,能把上廁所大便稱為“辦大事”的人,實在是沒經過什麼大事,居然把一天一次的日常行為稱為“辦大事”,當真正的大事來臨時,對他們來說,豈不是天大的巨事?
此時的“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成員,與在二十多年前決定丁逸命運的那一屆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當時的成員到活到現在仍然在的,還有兩個,但仍健在的,卻一個都沒有了。
以上這句話並不矛盾,因為那兩個人雖然仍在活著,但並不是健康地活著,都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淌著口水渡過餘生,以他們的生活狀況,遠不能稱之為“健”在,所以他們只是還“在”,但已不算是“健在”了。
由於“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並不是終生的職務,如果健康條件不允許,“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委員職務將被自動剝奪,在候補委員中產生,所以這兩個仍在但已不健在的委員已經不在“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的名單裡了,換句話說,當初決定丁逸命運的那一屆委員,已經全部都不在本屆的“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裡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家族倫理與道德仲裁委員會”這個編制仍在,但已與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屆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屆的“最懂事”,是唐三彩的遠房表叔,叫唐堅定,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堅定的唐氏家族制度的維護者,說得專業性強一點,他是一個堅定的衛道士,在維護唐氏家族的規章制度方面,不遺餘力,並打算為此貢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直至永遠。
他的信仰很堅定,雖然沒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