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經殊為難得,而現在看來至少衣食無憂,又夫復何求呢?

八月中旬,龐羲自巴西郡至成都,任徵南將軍府議郎,交出了東州兵兵權。昔日令劉璋和黃權等人頭疼不已的東州兵,也隨之被打散,將陸續重編到益州軍其他各部之中。

這個訊息使得近年來飽受東州兵欺凌的益州大族們歡欣鼓舞,雖然在益州軍改編的過程中,許多大族的部曲私兵也被同樣改編,但至少不會再出現東州兵侵奪了。

而在這半個多月時間之內,劉琮的一系列動作,又讓這些益州的世家大族有些看不懂了。或者說出乎他們的意料,一時不敢置信。最令這些大族關心的,自然是清理戶籍之事。當初劉琮還未攻佔成都之前,大族們便聽說荊、揚等地皆分戶清籍,雖不知具體情形如何,但想來必定會使得各家莊園隱匿的佃戶被清理出來。

大族能稱之為“大”,就不僅僅是其家族本身人口眾多,還有許多依附於大族之下的佃戶奴客。因為大族都佔據著大量土地,所以對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在生產技術並不太高的農耕時代,即便不是為了組織武裝,單純從生產角度來說,也是必須的。更何況是在這個亂世之中呢?

世家大族兼併土地已成為生存發展的必然,無論是********也好,還是開荒拓荒也罷,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在掌握了大量田地之後,相應的失去土地的自耕農,不管是出於天災還是**,除了依附大族以求生存之外,還能有什麼別的出路?

劉琮對於這種現象也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之所以堅持清理戶籍,與大族爭奪人口,除了要消除軍事上的威脅之外,終極目的還是要讓賦稅落實到百姓頭上。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以土地為根本的世家大族造成損害,但這又是無法迴避的矛盾。若是不推行新政,一切照舊的話,那麼益州的賦稅實際上還是被那些大族變相的鯨吞了。

而且,是明目張膽的逃避賦稅。官府有沒有辦法?一點辦法都沒有!就算強制去徵收,這些官吏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又怎麼可能收的上來?最終無非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吃到最後州郡財政困頓但世家大族愈發富足罷了。

那麼清理戶籍之後,就能一劑治百病嗎?劉琮可不這麼認為。事實上,荊州新政,甚至是南陽推行新政之時,劉琮就意識到這是絕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讓自耕農或者說小農經濟發展起來,最終還是會形成兼併之事。當初荊州水災之後不就形成了一股脫籍之風麼?不是農夫不願意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是當土地的產出不足以維持生計之時,他必然會自發的去依附大族,以求得庇護。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旱澇天災蝗蟲地震等自然災害之外,還有許多因素。

比如生產力的低下,比如沉重的徭役,比如戰亂,比如瘟疫……太多太多了。甚至都不用大族去********!

那麼在這個時代就沒有自耕農生存的基礎了嗎?劉琮認為並非如此。只是很多時候,官府反倒成為幫兇,而不是扶持者。當初在南陽為什麼新政推行的比較順利?就是因為劉琮是將這些事情聯絡在一起,全域性統籌又能夠相互兼顧。這也是為何劉琮要將百姓戶口分籍入冊的原因之一。農戶之間也並非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在村、裡兩級都有相應的互助組織,更不用說在縣一級有官府的幫助了。

當然這種幫助肯定不是無償的,比如官府的耕牛可以租用,而不是無償的使用。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迴圈,最終使得以自耕農為主的小農經濟健康發展起來。

劉琮從來沒有想過要搞什麼烏托邦之類的理想國。清理戶籍不是為了解放誰,而是要與世家大族爭奪人口,爭奪賦稅徭役。否則用什麼來打造強大的軍隊,穩固自己的統治,更別說爭奪天下了。

說到底,其實還是“以人為本”,用後世的話來說,要爆兵,總得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吧?

不過現實決定了劉琮同樣離不開世家大族的合作。所以要解決雙方的矛盾,就不能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是在妥協中鬥爭,在鬥爭中雙贏。目前來看這方面荊州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江東稍差,至於交州情況特殊,尚未展開。

同樣未曾展開的益州,隨著劉琮一道道軍令政令的下達,陸續開始了。在此之前劉琮已經在多個場合吹過風,同時讓王粲帶人編寫了許多關於新政方面的詳細公文。

讓劉琮有些意外的是黃權竟然對新政的推行,表現出極大的支援。據說為此還得罪了不少人,不過劉琮很快便想明白黃權為何會態度急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