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欲墜了。
而就在於禁領兵突襲歷陽的時候,九江太守衛茲便在荊州軍強大的攻勢下,不得不和胡質一同率領殘兵放棄陰陵,往東城而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便於禁能攻下歷陽,只要劉琮平安無事,對於淮南之戰也並無多大影響。
黃蓋等人攻****陵之後,卻並未繼續縱兵追擊。在周瑜的軍令中,黃蓋所領人馬在奪取陰陵後須先穩固防守,以保護周瑜所領大軍的右翼。
陰陵被荊州軍所佔,九江郡內便只有鍾離還控制在曹軍手中,不過鍾離也不能完全說孤立無援,至少在荊州水軍未參戰之前,曹軍還是能夠利用淮河為鍾離提供支援的。
然而荊州水軍已陸續調往壽春,參戰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曹仁得知陰陵失守後不久,又得到訊息,于禁也在歷陽城下遭受慘敗,一萬五千餘人馬只逃回來三千殘兵敗將。若非於禁之前便安排了援軍接應,恐怕能逃回廣陵的就更少了。
各處接連失利,並沒有讓曹仁灰心喪氣,他深知淮河表裡的重要性,荊州軍攻佔了此地之後,便可以進退自如,對於曹軍來說,防守的壓力遽增。而廣陵郡也將成為孤懸於外的死地,彼時徐州彭城,便會直接暴露在荊州軍的兵鋒之下。
若是失去徐州這個屏障,曹軍的形勢便會極為不利,因此曹仁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必須守住盱眙、淮陰,以確保廣陵不被荊州軍合圍。
然而在當前的形勢下,想要守住這些地方,談何容易?
就眼下而言,是守鍾離,還是收縮兵力,以保盱眙?若是守鍾離的話,能否在荊州軍的強攻之下守住,而己方調動人馬前往鍾離反擊,又能否及時趕到,即便趕到的話,能不能將荊州軍主力殲滅於鍾離城外?
這些問題沉甸甸的壓在曹仁心頭,他必須儘快做出決斷,否則戰況會更加惡化,彼時恐怕就無力迴天了。
曹仁也在思考失敗的原因,在他看來,己方之所以如此被動,連續丟掉了西曲陽、當塗和陰陵三城,正是因為分畫不明,令出多門之故。如果在荊州軍剛開始發動攻勢時,自己便直接放棄西曲陽等地,集中兵力於鍾離、東城,則現在的形勢也不會如此危險。可惜這世上沒後悔藥可賣。曹仁上任之初,還未來得及摸清楚各地情形,荊州軍便悍然發動了進攻,待他開始部署之時,便處處被動,處處捱打。
至於于禁領兵偷襲歷陽之事,雖然之前並未告知曹仁,但曹仁在得知後也是許可的,只是沒想到劉琮竟以弱兵守住了歷陽,還反過來將於禁殺得大敗而歸。
由此可見,對付劉琮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
斟酌再三之後,曹仁決定放棄鍾離、東城,將這兩處的兵力都調往盱眙,固守盱眙。如此一來,荊州軍若是進攻盱眙,則是深入廣陵境內,戰線拉長,糧秣輜重自然就難以接應。若是盱眙能夠守住,則自己便可調兵合圍,將周瑜所率荊州軍大部,聚而殲之。
五月下旬,鍾離守軍棄城,沿淮河順流而下,進入盱眙,數日後東城守軍也退入盱眙,兩城守軍合計三千餘人馬,加之原本駐守在盱眙的兩千餘眾,已近六千餘人。與此同時,周瑜領兵進駐鍾離,淩統率領三千餘人馬進駐東城。在這段時間內,雙方調兵遣將,雖未再發生什麼大的戰鬥,但那種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已經籠罩在廣陵郡內。
對於曹軍棄城的原因,周瑜自然明白。此次出兵北上,除了在當塗和陰陵打了兩場比較大的攻城戰外,荊州軍還未曾大動干戈。實力儲存的相當完好,而曹軍在淮南諸城損兵折將,丟城失地,可謂連遭敗績。相比之下,荊州軍的攻勢更顯凌厲。然而曹仁主動放棄鍾離和東城,還是讓周瑜感到有些棘手。
按照之前的構想,周瑜所領大軍應當在進攻敵軍扼守的城池,如當塗和鍾離時,調動附近的曹軍增援,從而各個擊破。在初期這個設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隨著曹仁主動放棄鍾離和東城,將兩地的守軍撤往盱眙,這一構想便落空了。
曹軍在盱眙集中兵力,很顯然想法和自己之前所想相差無幾,若是現在繼續出兵圍攻盱眙,很可能會被曹軍四面圍攻,雖然以荊州軍的實力未必就會戰敗,但總歸有些不妥。
之前得知于禁率兵偷襲歷陽,被劉琮反擊大敗之後,周瑜驚訝之餘,也不免有些慶幸,好在劉琮此次來江東,帶了近千名明光騎。否則若是被于禁攻破歷陽,就太過危險了。
由此周瑜也意識到,之前自己的佈置有些偏頗,好在沒有因此而出什麼大事,現在又順利拿下東城,幾乎不用再擔心歷陽的安全。不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