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劉琮攻略江東之後,就暴露出劉琮人才貯備不足的問題,否則即便拼著讓江東再亂一段時間,他也不會對江東的世家大族妥協讓步。說到底,劉琮只能用妥協和讓步換取江東世家大族對自己的支援,而不是由完全忠於自己,被自己一手培植起來的官僚隊伍去治理江東。這個過程將會因此而更加漫長,期間或許也會出現反覆,但歷史的經驗告訴劉琮,這是大勢所趨,無可阻擋的。
只是現在的劉琮還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去被動等待。他必須採取各種手段先達成戰略上的終極目標,至於其他問題,即便透過妥協和讓步的手段去解決,又能怎麼樣呢?無非是個人的聲望稍有損傷罷了,對劉琮這個實用主義者,是完全可以捨棄的。
“今益州已得,漢中將定,然我軍師老兵疲,戰線太長使得後方壓力大增,以吾之意,當先穩固益揚,然後徐徐圖之,實不宜再動刀兵。”劉琮略有些嚴肅的說道。他之前也沒有估計到會這麼快解決漢中問題,不過現在看來,似乎進展太快,過程太順利也不是件好事。
很顯然呂蒙早已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他信心十足的說道:“關中諸將寧為曹賊之奴乎?大將軍振臂一呼當應者如雲,即便諸將中無人響應,百姓也必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更何況大將軍威名正盛,將士們雖然疲憊,但士氣如虹,攻城掠地,必然爭先恐後!”
不得不說,呂蒙對於關中諸將的心理還是經過一番揣摩的。在這一點上,劉琮和他的看法大致相同,至於說到百姓,這卻不一定了,然而這並不是劉琮所考慮的主要因素,甚至己方將士疲憊與否,都和他要實施的戰略沒有太大關係。如果真的下定決心現在就攻略關中,劉琮大可以呼叫益州軍和留在荊州的其他各部。
劉琮很清楚,自己早已不是那個衝殺敵陣,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鬥將了,甚至不僅僅是荊州軍的統帥,他必須要考慮的更加全面,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別的方面。
這倒不是說呂蒙被建功立業的心思衝昏了頭腦,畢竟站在他的位置上,是看不到那些隱患的,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劉琮又不能將這些方面的顧慮和擔憂告訴呂蒙。在這方面賈詡就要清醒的多,甚至有些問題,還是賈詡向劉琮提出來的。
好不容易說服了呂蒙之後,劉琮感覺到有必要統一將領們的認識,至少要在他返回荊州之前。
第419章 著眼關中布暗棋
連續數日的狼狽逃亡,使得養尊處優的張魯迅速消瘦了。保養的很好的面板因為寒風的侵襲而變得乾裂粗糙,黯淡無光的前途,又增加了他額頭上的皺紋,原本細密的魚尾紋,也愈發深刻而明顯。
直到此時,張魯仍然沒有向荊州軍投降的打算,因為他看的很清楚,劉琮是絕不會放過自己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得他在越來越艱苦的逃亡路程中,顯得格外堅定。
如今他身邊只有不到一千餘人馬的殘兵敗將,連續不斷的逃亡和陰魂不散的追兵,讓張魯身心疲憊,心力交瘁。
好在敵軍看起來也很疲憊,畢竟他們並不是真的鐵人,然而在這種持續不斷的追擊中,漢中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毫無還手之力。
午後剛過不久,一直緊咬不放的荊州軍騎兵又追了上來。此時天氣晴朗,殘雪消融,急促的馬蹄聲因為山谷的迴音而顯得連綿不絕。漢中軍將士們露出絕望的神色,他們吃夠了被追擊的苦頭,現在已是衣衫襤褸,神情委頓,不知道自己能否熬過這一次戰鬥。
如果陷入重圍的話,漢中軍將士也許還能鼓起最後的勇氣,做困獸之鬥,然而現在還有路可逃,無形中就讓他們鬥志全無,只一心想著逃跑,逃的越遠越好。
袁約已經在前一次的戰鬥中陣亡,他的部下,那些驍勇善戰的夷族部落勇士們,也凋零殆盡。張魯翹首以盼的另一個夷族部落首領杜濩卻始終不見蹤影,甚至隱隱有傳言說,杜濩已經向劉琮輸誠投降,不會再來救援張魯了。
與狼狽不堪的漢中軍相比,荊州追兵也只不過稍好一些罷了,不過也一樣的灰土滿面,眼中佈滿了血絲。
沒有怒吼聲,荊州騎兵沉默地衝殺而來,漢中將士們也同樣沉默的迎擊,其餘人則護著張魯繼續逃亡。除了兵器相撞,鋒銳入體聲,就連戰馬都很少嘶鳴了。
倉促組成的防線很快便被荊州軍擊潰,絕望的漢中士卒拼力抵擋,卻只能徒增傷亡而已。
事實上漢中軍已經跨了,缺乏組織,沒有強硬的將領發號施令,糧草損失之後從未得到過補充,如果這一切還能憑藉他們對張魯的忠誠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