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問的劉璋啞口無言,是啊,前者雖會揹負罵名,後者卻是關係生死存亡,想到此處,劉璋不由遲疑道:“可否有什麼辦法,先對劉荊州試探試探呢?若是他並無惡意,則可助我益州攻打張魯,假設其果然有心吾不利,亦可早做防範。”
他這種猶疑不定的態度使得王累等人頗為無語,倒是黃權斟酌了一番,對劉璋說道:“既然明公由此疑慮,那便在原來的計策上稍做變動即可。”
“哦?快說!”劉璋聽了連忙催促道。他總覺得劉琮不會對自己不利,否則的話才率領一萬餘人,便深入益州,怎麼看也不像是要來吞併益州的。或許是黃權等人以此為藉口,想掌握州中軍權也說不定。
黃權輕咳一聲,沉吟道:“可仍舊使王從事前去迎接,只要言明請劉琮單身前來便可。”
“這……”劉璋雖然性子懦弱可人卻不傻,轉念之間便想明白了,劉琮如果心懷坦蕩,自然會單身而來,若非如此,他便是有其他想法。
王累等人卻看著黃權,不知他為何也改變了主意,只是黃權以眼神示意諸人稍安勿躁,他們這才沒有表示反對。
劉璋對這個提議總算比較滿意,頷首道:“那便有勞諸位,唉,這些日子諸事繁雜,實在令人煩惱!”說罷,再度向後堂而去,等他離開半晌之後,有人才小心翼翼的對黃權說道:“主簿方才為何又……”
“非如此,不能令明公安心,如之奈何?”黃權說完之後,矜持的捋著頦下短鬚,又道:“他若不來,明公便可下定決心,不會再像今日這般猶疑不定。他若是果真單身而來,到時候我等暗中設下伏兵,彼還不束手就擒?”
他這條毒計使得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然而有人疑惑問道:“那劉琮豈能輕身犯險?想必他定然會找藉口,帶領大軍同行,到時候我等又當如何應對?”
這一點黃權也考慮到了,他微微點頭,對堂上諸人說道:“劉琮若是這麼做,還怕主公不同意我等之見?就算他率領大軍一同前來,難道還能比咱們人馬眾多?彼時就在城外設下四面埋伏,將其一網打盡!待劉琮身死,荊州必然群龍無首,到時候曹公豈會坐失良機?如此一來,則我益州必將安然無事。”
“只怕此事傳揚出去之後,不大好聽啊。”有那迂腐之人搖頭輕嘆,畢竟劉琮是劉璋請來對付張魯的,這樣先下手對付劉琮,讓天下人怎麼議論?
黃權聽了冷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其實最好能讓劉琮只待少許扈從前來,那樣的話,咱們行事也更有把握。”王累對於荊州軍的戰力印象實在太過深刻,心中暗自思忖,即便在城外設下伏兵,也未必能將劉琮等一網成擒。再者說能減少些殺戮總是好的,畢竟到時候兵荒馬亂的,遭難的還是城外百姓。
“這有何難?如今劉琮應該快到臨江,待你前去之時,以明公之名義犒勞軍隊,將其大軍滯留數日即可!”黃權既然敢提出這個計策,心中早就有所考慮,聞言立即對王累說道。
他這麼一說,倒讓旁人思路開闊起來,對黃權說道:“何必等他來城外?不若在途中便設下埋伏,不比城外開闊之地要好上許多?”
“是啊!選個地勢險要之處,擇精兵偽裝成山賊,到時候對外宣稱乃是賊人作亂,我等再無任何瓜葛!”大夥紛紛出言獻策,一時間有說這樣的,也有說那樣的,最終黃權等人決定下來之後,也不告知劉璋,各自分頭行事。
王累受命之後立即趕往臨江,然而緊趕慢趕還是與劉琮大軍錯過,原來劉琮已率領人馬過了臨江,繼續逆流而上往江陽而去。
好容易在江陽追上劉琮,王累不敢拖延連忙向劉琮說明來意,卻聽賈詡說道:“我軍即將由此北上,並無去成都之意。”
“據說漢中兵聽聞大將軍親自領兵而來,都嚇得不敢輕舉妄動,故此如今軍情並不急迫,而明公在成都等著與大將軍相見,已是望眼欲穿,還請大將軍先行前往,以解明公之思!”王累見狀,神態愈發恭謹地說道。
劉琮與賈詡對視一眼,笑道:“季玉竟如此著急嗎?”
王累點頭道:“明公聞將軍親至,恨不能前來親自相迎,只是州內諸事羈絆,又不知將軍行軍何處,故此便讓累前來迎接將軍。”
“奈何我已決定大軍行止,倉促之間,一時難以決斷,貴使遠來,先入帳休息,待有決定之後,我便派人告知貴使,未知可否?”劉琮稍一思忖,對王累說道。
見劉琮如此說,王累雖然心中焦急,卻也只能無奈應下。告退之時抬眼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