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此事,諸葛亮也有幾分無奈:“只怕張任已對我軍心懷戒備,當初我軍進入益州,他尚在梓潼。及至趙韙身死,他亦領兵進入江陽,倒是與建忠將軍見過。也就是此次相見時,他對建忠將軍多方試探,似有疑心。亮恐為其所覺,便引兵退至巴東。”
劉琮聽了微微一笑,什麼“恐為其所覺”?還不是擔心張繡那個性格,被張任套出話來,所以才會如此。
看來之前自己想的還是太一廂情願了。畢竟張任與張繡不同。當時張繡走投無路,自己才能藉著師兄弟的身份,前往營中說服於他。之後又經歷宛城之戰,這才有了同生共死的過命交情。而張任如今已是益州軍中校尉,自然會以劉璋為主公,對於插足益州的荊州軍能有好感才怪了。
“他既然不願意看到我軍在益州立足,那便由他去。除了張任,益州還有誰人反對我軍駐於巫縣?”劉琮略一思忖,對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回道:“雖未有人明言,但據亮所知,其主簿黃權、大將龐羲、李異等,皆對此不滿。”
“這幾人對劉璋影響很大,不過對於我軍留駐巫縣的,也不都是反對之人吧?”劉琮想起張松,便對諸葛亮問道。
對於益州的滲透,特衛營在成立之後便一直在暗中進行,但之前多側重於山川地理,駐軍多寡之上,對益州官吏雖然也在多方瞭解,但因人力有限,取得的成果並不多。此次諸葛亮和張繡領兵入川助益州軍平叛,特衛營關於道路、關隘的情報倒是派上了用場,可是在與益州將領官吏的相處上,哪兒有諸葛亮和張繡的便利?
諸葛亮點頭道:“自然也有對我軍表示支援的益州官吏,這其中除了張松張子喬,其餘多是江州和巴東的官吏。以亮觀之,他們並不曾與趙韙勾結,是以對我軍駐於巫縣,多是樂見其成的。”
在目前的形勢下,並不適合急著策反益州內部的將領官吏,否則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只要知道對方的態度,潛移默化的加以影響就好。畢竟現在劉琮還沒有表露出要謀取益州的意圖。
此次出兵相助平定叛亂,諸葛亮和張繡入川時僅有三千餘人,半年多時間並未從益州得到補充,現在反倒發展成六七千人規模。這其中既有收降的原趙韙殘部,也有之前被打散的東州兵。而東州兵之中,除了從三輔之地而來的,便多是南陽人。這些人被收攏之後,乾脆就加入了荊州軍中。
對此諸葛亮曾在信中詳加說明,劉琮倒是不介意。畢竟以荊州軍制,擴編之後的軍隊仍然聽命於自己,並非哪個將領的部曲私兵。不過也由此看出,諸葛亮生性謹慎,年紀輕輕的便已經頗為成熟穩重了。
不過再怎麼穩重,也還是個未婚青年啊。想到此處,劉琮似笑非笑的看了眼諸葛亮,說道:“孔明今年已滿二十,也當成家了。不知道可曾有媒人登門?又或者孔明已有心儀之人?”
饒是諸葛亮智計百出,聽劉琮突然問起此事,還是為之愕然。瞪大了雙眼看著劉琮,心中暗道,好端端的將軍怎麼會忽然提起這個?莫非……
沒等他揣摩出劉琮的意圖,就聽劉琮接著說道:“吾有一表妹,自幼聰慧,性行淑均,正可為孔明良配,未知孔明意下如何?”因為自己的緣故,諸葛亮領兵往益州,只怕已經將歷史改變的面目全非了,那麼諸葛亮還會娶到黃月英嗎?說實話他是希望諸葛亮仍然娶黃月英為妻的。不過這和所謂的歷史情結無關。
諸葛亮本就出身世家大族,眼下雖然看起來家族敗落了,但若是能以婚姻結荊州世家支援,對於他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劉琮便主動提出此事,不管怎麼說,這個媒人他是當定了。
不料諸葛亮面色古怪的看了眼劉琮,低聲道:“亮此次回荊州,正為此事。”
“哦?已經定下來了?不知是誰家女子?”劉琮有些驚訝,沒見諸葛亮來信中提及這件事啊。
諸葛亮點頭道:“沔南名士黃老丈,因與亮之好友龐德公、水鏡先生等相善,故……”
“哈哈,好!”劉琮聞言笑道:“孔明難道不知,那正是琮之姨丈嗎?吾所言表妹,正是姨丈之女!”
這回輪到諸葛亮驚訝了,見劉琮笑意吟吟的看著自己,不由自嘲道:“方才還不知該如何拒絕將軍,心中正自忐忑不安。若將軍所言非同一人,恐怕亮只能拜謝將軍之美意,然後加以婉拒了。”
“這下不再為難了吧?”劉琮促狹的看了眼諸葛亮,不過略一思忖,很快便正色道:“婚姻大事,自然不可輕忽,巫縣那邊想必暫時無虞,孔明安心娶妻便是。”
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