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棚接濟一下週邊的饑民也未嘗不可,但是刑天軍不要他們的東西。
開福寺眾僧得到了肖天健這樣的保證之後,一個個感恩不盡,連連稱謝,不敢怠慢立即在開福寺外面開設粥棚接濟周邊的饑民,並且對饑民們一再稱這都是刑天軍的恩德,讓他們不要忘了。
如此一來刑天軍抵達廬州之後,很快便安定了地方百姓,獲得了老百姓的民心,於是更多的百姓開始湧來幫著刑天軍助戰做攻城準備。
而肖天健在抵達廬州城之後,派人朝城中射入了一封信給知府吳大樸,勸其最好還是開城投降,以免刑天軍攻城造成生靈塗炭,白白的造成更多的人的死傷,他可以確保入城之後對於城中之人秋毫無犯,原來的官員盡數留任,這對於肖天健來說,算是異常的寬宏了。
可是吳大樸算是朝廷的忠臣,對於肖天健的這封勸降信根本就不屑一顧,當即便在城上撕碎了這封信丟下了城樓,在吳大樸看來,刑天軍這麼勸降,根本就是顯示出了他們的虛弱,他認為肖天健是看到了廬州城的堅固,覺得無力攻取,這才勸降於他,為此他還得意洋洋的對手下的軍將們說,這刑天軍拿他們廬州城沒有辦法,黔驢技窮了才會這麼勸降他們的。
看著在城樓上紛紛揚揚飄下的紙屑,肖天健抬頭看了看天,天空這個時候佈滿了烏雲,不多會兒時間便開始落下了黃豆大的雨點,而且開始越來越密集了起來,他心中突然有一種不好的感覺,二話沒說便掉頭回營,召集了諸將開始商議對廬州城的攻擊方法。
李信等參謀部的人員認為眼下天已經開始下雨,不利於攻城,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肅清廬州城周邊一帶,先從周邊士紳以及豪紳下手,收繳上來一大批的糧食之後,待到天氣放好之後再行攻城不遲。
但是以武將為主的諸將們卻認為拖下去不見得是好事,還是儘快攻城比較好,這樣的話便不會拖太長時間,他們可以爭取更快朝南京攻進,以免南京方面丁啟睿做好完全準備。
肖天健這一次聽從了諸將的意見,決定還是儘快攻城比較好,否則的話拖的時間長恐怕會另生變數。
於是五月十三這一天,肖天健便親自提兵進抵廬州城西平門之外,開始了對廬州城的強攻。
天氣情況似乎並不作美,這場雨時下時停,給刑天軍制造了一些麻煩,而且寬闊的城河也阻礙了刑天軍的行動,一天下來,刑天軍連城河都沒有能渡過,城中官軍更是在城上連連發炮轟擊攻城的兵馬,雖然刑天軍大炮也齊射壓制城上的官軍,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打的官軍雖然心驚膽顫,但是卻並未能殺傷太多守軍。
這場雨算是給廬州城幫了大忙了,到了十四日之後,雨勢便開始變得越來越大,期間也不再停止,這種情況下攻城顯然是已經不合適了,肖天健看著滿天落下的大雨,無奈之下只得下令暫停攻城。
肖天健可以改變歷史,但是卻改變不了歷史上的天氣,在崇禎十三年五月間的時候,南直隸以及江南一帶普降了一場豪雨,這場雨一下就是半個月的時間,造成了江淮一帶大面積的洪水氾濫。
到了五月下旬的時候,南直隸是蘇州府、松江府、湖州府等府都發了大洪水,一時間江南等地變成了一片澤國,老百姓大批的被洪水吞噬,即便是僥倖沒有被洪水淹死的人,也找不到吃的,奸商更是為此閉糶,使得災情發展的非常嚴重,官府也無力賑濟,反倒是不少當官的暗中趁機囤積糧食大發橫財。
這一場綿延的大雨也嚴重的影響到了廬州,雖然廬州沒有誘發大洪水,但是河流湖泊的水位還是漲了不少,而且從天而降的大雨,也使得刑天軍的火藥受潮,不管是燧發槍還是火炮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肖天健不得不停止對廬州的攻擊。
而這麼多人在廬州城外面駐紮,每天消耗掉的糧食也是天文數字,雖說肖天健前期做了比較充足的準備,但是這樣的大雨一下似乎就沒了頭,連續半個月下來,道路基本上被徹底阻絕,後勤方面的糧秣根本無法在這樣的天氣下從鳳陽府方向轉運到廬州城下,於是讓刑天軍儲備的糧食開始減少到了危險的程度。
大雨不停,連練兵都沒辦法,更不用說攻城了,所以為了節省糧食的消耗,肖天健帶頭每天改為只吃兩頓飯,而且一頓稀的一頓乾的,儘量的在保證不會影響到兵將的身體的情況下,降低對糧食的消耗。
肖天健沒想到這一次攻打廬州城,偏偏遇上這樣的鬼天氣,使得他的計劃無法得以實施,這麼下去很快他的糧食便會消耗一空,而且戰馬也因為吃不到精糧和乾草膘刷下來了不少,長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