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發展的李小龍已是紅透了半個地球,他的功夫片極為轟動,極為賣座。好萊塢想起了他,想起了夭折的《無聲笛》,重新納入拍攝計劃而去徵求李小龍意見。現在輪到李小龍一錘定音了,他的最後答覆是:
“我不幹!”
1970年,李小龍攜家眷回香港度假,不久又回到洛杉磯。李小龍的生活軌跡跟以往別無二樣,教武功、串演電視。他對好萊塢,對自己的處境有一種無奈。但他對未來的信念從未泯息過,閒暇之餘,他便構思他的未來的功夫片。
也許華納公司從李小龍香港之行嗅出點什麼,或聽到什麼風聲。也可能是因為李小龍演的電視片集越來越引人矚目,許多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製片人對這個中國功夫演員興趣日趨濃厚,以求一見,為以後的合作建立先期友誼。
華納公司不計前隙,再一次向李小龍拋去橄欖枝,商談合作一部由李小龍主演的片子。
這是好萊塢常用的策略。因為好萊塢常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名不被某家電影公司看好的,或者雖看好卻又猶豫末決遲遲不啟用的演員,會被另一家電影公司拉去簽約拍片,從而一炮打響,紅遍全國全世界。那麼,這家公司會專門為他(她)搭一個明星製作班子,以契約的形式使其成為該公司獨有的搖錢樹。那麼,前一家公司一定會後悔莫及。
因此,好萊塢各公司在獨寵大明星的同時,也不會冷落那些末出名的演員。只要被製片人看好,便以各種“友好”的方式先“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