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張紙,它們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夾東西,所有我就沒有動,我相信我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副總的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此刻,衝出去而一無所獲的人紛紛回來了,只見副總正在緊握這位美國人的手並向在場所有人宣佈:此次全球招聘最終以錄取了這位聰明機靈的夥伴而結束了,因為他經受了最後一次的考驗,他以他出類拔萃的智慧嬴得了他應該得到的這個職位,在此我們向他表示祝賀! 掌聲,在一片茫然的氣氛中稀稀拉拉,當所有人知道其中原委的時候,他們似乎都在責怪第一個帶他們下意識衝出去的人,當所有失敗者的眼光都射向那位中國人的時候,他似乎顯得有些委屈,因為自從他接到那份通知書的那一刻起,他壓根就沒有想過還有一道最後的綜合智力陷井在等待著他,既然筆試他是第一名,而面試又是如此地名列前茅,所以按照他既定思維慣性所得出的中國化的結論,成功無疑已經是一個鐵定的事實了。然而當掌聲響起時他卻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一種思維方式的另類者,更讓他感到無法接受的是,那位最終的錄取者居然連大學文憑都沒有! 而自己卻是名牌大學堂堂的博士畢業生。他似乎感到有一種不公平,但又找不出任何不公平的理由,於是他就陷入了一種極其苦悶的痛定思痛:成功在面對這樣兩種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考試成績究竟意味著什麼?高學歷就意味著高能力嗎?書本知識在如今這個充滿變數的現實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我們從小在一種模式化教育中是否已經失去了思維的靈性?我們是否只能算是一個“單向度”的考試成功者而難以在如今多樣性的世界裡施展拳腳?

這,已經是中國應試教育帶給幾代人的一個歷史後遺症。

在本書的前八章中,我著重論述了在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一個人受教育者的主體是如何被剝奪的,而且這種剝奪是如此的殘酷和徹底。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教育前景正在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廣袤的貧窮地區是處在一種教育被剝奪的現象,即:由於貧窮,我們很多孩子上不起學,或者勉強完成初等教育以後就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儘管這些孩子是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下長大而並沒有被剝奪太多的慧命,但由於種種環境的制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們並沒有多少人能夠有機會來真正展示他們的才華;另外一種是富裕地區的孩子,他們被剝奪是一種天性以及人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經歷的磨難,儘管這些孩子的家庭擁有比較優越的經濟條件以便能夠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但由於一種變態的教育模式而從小就泯滅了孩子的慧命,因此當一個人精神本質發生病變的時候,那麼任何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本來應有的效力。

我認為,我們當下似乎正處在這樣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中國人從不缺乏讀書高手,我們的學生在世界各大學的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我們的中學生在世界上幾乎每年都可以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和化學比賽的大獎,而另一方面,我們卻缺乏真正能夠傲視群雄稱霸一方的世界大科學家;一方面儘管我們有一大批人可以成為知識豐富的讀書人,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發現真正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則很少。除此之外,在中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的科學知識和他的人文素養南轅北轍,一個人的學術地位與他的文明程度勢不兩立,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與他的道德標準分道揚鑣……

應該說,這是一種邏輯上的背離,但這種背離之所以在中國司空見慣並習以為常,我認為這無疑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的偏差所致。

招聘廚房與溫室花朵

前幾天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從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帶著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式來到了一家企業,當他發現老闆認為他的工作還不如一個沒有任何文憑的普通員工時,他那種不服氣的姿態在一種不可一世的狂妄中變得更為變本加厲,在他眼裡,一個沒有任何文憑的小人怎麼可能與他這樣一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來相提並論,於是他認為老闆是在有意與他作對,一氣之下,他離開了那家企業。為了進一步弘揚他這種孤傲的凜然之態,他又回到了學校繼續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他又來到了一家企業,並由於學歷之高而深受老闆的重用,然而不久,老闆發現,這位盛氣凌人的高學歷者其實際的辦事能力還遠遠不如一般的職員,與此同時老闆還發現,由於他不可一世和由於高傲而獨斷專行的領導作風,從而使原本充滿團隊精神的一個部門變得怨氣十足、支離破碎,於是老闆憤然炒了他的魷魚。本來,這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