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有病治病——讀趙健偉《教育病》

許多人都在思考教育問題,即使從事的職業與教育並無干係,也難以規避。

因為我們多數都扮演著家長的角色,或遲早得扮演這個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義不容辭,就是想推託也做不到。

在中國當代的境況中,這無疑是項困難的工作。就算職業的教師,也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大家都關心,都不遺餘力,卻未必做得好,甚至從開始就註定了做不好。

問題出在哪裡?

趙健偉的新書《教育病》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他更多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以一種寬闊的視野來考察中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

他憂心忡忡,疑慮多多,很像那位古代的杞人,對於中國教育的評價,他用了“失敗”兩字,也許結論做得太簡單、也太絕對了。但至少家庭教育,身歷其境者都有體會,確是大問題,許多家庭矛盾都是由對孩子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處理方法引發的,甚至鬧到分道揚鏢。

趙健偉認為,以分數為導向的整個教育體系,忽視了道德建設、意志錘鍊、自由靈魂的培育、民主理念的樹立以及實用技術技能的學習等等必不可少的要素,嚴重壓抑了孩子身心的成長,正造就出精神上殘疾、社會交往能力薄弱、缺乏興趣、求生無術而又自視甚高的一代。而正是這樣一代人,將成為社會棟粱。

他們撐得起我們正在建設的現代化大廈嗎?如果現在再不重視這個問題,結果會怎麼樣?當年鄧公為改革做總結,說最大的失敗在教育。近些年來,不能說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沒有提高,投入沒有增加,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某些方面的謬誤還有越演越烈之勢。

大約十年前,趙健偉寫過一本書,叫《崔健在一無所有中吶喊》,以一個搖滾歌手為視域來關照中國流行音樂的歷程,其中已經透出他對教育的關注與疑慮,因為叛逆青年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教育問題。

到了這本書裡,他的談論仍是強烈與感性的,有一種搖滾的味道和力量。他尋求原因,也試圖找出結論,雖然最終只是提出了一些問題。

近些年來我也一直在關注家庭教育,並深知在當下的大環境中,想要堅持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之難,一整套制度與規則像個巨大的滋場,讓所有人都身不由己。

這麼一種局面還要維持多久?它是必要的嗎?即使必要,邊界又在哪裡?

如果說一個孩子一天用六個小時讀書是正常的,十二個小時就有些荒誕了,而現在常常達十四五個小時。如果是成年人,這樣的工作強度早違反了勞動法。

但你去重點高中看看,哪所不是這樣?教育法居然沒有相關規定,當然更談不上執行了。而這樣的“精英教育”,是多少家長打破腦袋也想讓孩子擠進去接受的。

用趙健偉的說法,長此以往,“很可能整個民族就岌岌可危了。”讓人遺憾的是,這種說法恐怕並非危言聳聽。

試圖用一本書來說清這麼個大問題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能夠梳理清楚一些脈絡,多少引起社會關注,讓置身其間的人們認真作一下反思,也就善莫大焉。(石久)

( 趙健偉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8月版定價元)

教育者的恥辱……代序

每天,在太陽西下之後的幽暗中,一眼望去,每座樓裡那星星閃爍般的燈火開始燃起。如果你閉目冥想,彷彿可以看到無數個孩子在其父母嚴厲的眼神中;匍匐在寫字檯前書寫著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所謂文化知識作業;如果你再閉目冥聽,父母們大聲的喊叫和打罵聲依稀象動物園裡的獅吼一般讓那些幼小的心靈顫抖不已。文化,這個原本非常優雅的詞彙在其傳承的過程中卻時常象訓獸一樣殘暴。然而更讓人辛酸和悲哀的是,這種訓獸般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卻沒有雄獅般的威武雄壯和傲傲風骨,相反,卻是一群群弱不禁風、唯唯諾諾的馴服綿羊。在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土上,中國在近幾十年中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我們可以為我們目前所成就的現代科技及生活方式津津樂道,但在近代世界歷史文化的總帳目表上,我們不盡缺乏尖端人物的傑出筆墨,而且我們似乎有越來越倒退的傾向。當“諾貝爾情結”成為一個民族的世紀夢想時,我們是否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產生不了當代世界級的大科學家、大思想家以及大學者?為什麼中國的一些傑出人才在邁向世界的旅途中被我們自己無情地扼殺?為什麼我們的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考試高手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