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詩友,可以說頗有雅風,但同時他又沉迷於酒色,經常不理朝政,再加上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築寺塔,勞民傷財之極,這幾年遼國國力一直在下降,可以說全拜耶律洪基之賜,不過這對我們大宋來說,卻是一件大好事。”
“潁王殿下說的不錯,耶律洪基此人若是生在普通人家,必然可以成為柳三變那樣的大才子,可惜他卻錯生在帝王家,每日裡飲酒作樂不思朝政,遼國有這樣的皇帝,必然會衰敗下去,實乃我大宋之福啊!”這時蘇軾也開口道,他對於耶律洪基的看法也與趙頊完全一致。
趙顏聽到這裡也點了點頭,不過緊接著他又有些鄙視的看了趙頊一眼,因為北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徽宗趙佶就是趙頊的兒子,現在他說人家耶律洪基不務正業,可是他兒子趙佶比耶律洪基更加的不堪,整天除了喝酒寫字玩女人外,就沒幹過什麼正事,結果不但國內爆發了宋江、方臘起義,對外更是一敗塗地,最後直接被金國滅了,自已也落得個剋死異鄉的下場,只剩下南宋小朝廷苟延殘喘,所以趙佶還不如人家耶律洪基,至少耶律洪基沒把祖宗的基業給丟了。
三個人邊走邊聊遼國的情況,遼國的歷史在後世雖然有些記載,但是因為金國滅遼之後,把遼國的很多歷史文獻都給焚燬了,甚至連本來龐大的契丹族也神秘的消失了,結果就導致後世對遼國的記載並不是很多,趙顏接觸的就更少了,最多隻是對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等重要人物的生平有些瞭解,但是對於遼國的風土人情就很少知道了,幸好無論是趙頊還是蘇軾,都對遼國有不少了解,趙顏也從他們那裡得到許多關於遼國的情報。
“潁王殿下,現在已經離京十里,請兩位殿下和蘇副使下馬乘車!”正在趙顏他們三人說話之時,忽然又有一個熟人上前開口道,正是趙曙身邊的大情報頭子黃五德,使團和間諜向來是不分彼此,每次大宋派出使團去遼國,也是收集情報的好時機,特別是這次還有趙頊和趙顏兩位皇子,所以趙曙特意把黃五德也給派來了。
聽到黃五德的話,趙頊當下也點了點頭,趙顏則是對他笑著打了個招呼,然後與蘇軾一起下馬,剛才出城時之所以騎馬,是為了看起來更威武一些,但是去遼國路途遙遠,若是讓趙頊他們三人天天騎馬的話,絕對能把人累死,所以只要離開東京,他們就會改乘馬車。
其實不僅僅是趙頊和趙顏三人,使團裡的其它文職人員也全都改乘馬車,只剩下那些禁軍護衛中的將領騎馬而行,至於那些普通的禁軍士卒,就只能靠著兩條腿跑步前進,這也是沒辦法的話,誰讓大宋的馬匹奇缺,除了西軍和河北軍有少量的騎兵外,京城禁軍中也只有將領才有馬匹代步。
等到晚上的時候,趙顏他們終於趕到東京城東邊的一個小城中的驛站休息,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幾乎全都是在趕路中度過的,幸好他們的行程事先都經過嚴密的安排,每天前進多少,在哪個驛站休息事先都計劃好了,再加上使團又有禁軍護衛,因此一路上也沒有什麼不開眼的傢伙阻攔,可以說十分的順利。
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趙顏他們的使團終於來到大宋距離遼國最近的瀛州,這個瀛州並不是傳說中海上的那個瀛州,而是大宋河北路治下的一個州,本來是隋唐時期的河間郡,現在被大宋和遼國一分為二,大宋佔據的地方稱為瀛州,後來又被宋徽宗改成河間府。
當趙顏他們的使團趕到瀛州時,當地的官員全都趕來迎接,這種事情一向都是由趙頊應付,趙顏只需要跟在他後面點頭微笑就行了,不過也就在這時,趙顏忽然在迎接自已的官員中看到一個人,當下有些奇怪的自語道:“他怎麼在這裡?”(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五章 交河縣令張載
蘇軾也站在趙顏的旁邊,同時也聽到了他自語的話,當下順著趙顏的目光看去,結果立刻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因為他看到原來在京城的好友張載竟然穿著官服站在那裡,這讓蘇軾立刻想到,去年那次西園雅集後,張載忽然被任命為交河縣令,於是就匆匆上任而去,當時還是他和李公麟等人為他送行,而交河縣就是瀛州下屬的一個縣。
想到這裡,蘇軾立刻笑著對趙顏解釋了一下張載出任交河縣令的事,然後拉著趙顏上前與張載打招呼道:“子厚兄,上次東京一別,本以為會數年難以相見,沒想到還不到半年,我們竟然又在這裡相見了。”
張載昨天就接到訊息,今天早上趕到瀛州城準備迎接使團,不過他只知道使團的正使由潁王趙頊擔任,但卻萬萬沒想到趙顏和蘇軾這兩個老熟人也在使團中,看到蘇軾時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