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松。
布烈松的這部電影,在風格上完全就和之前的好萊塢電影沒有多大的相通之處,這部電影,是來自於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歐洲精神,是布烈松內心的救贖,美國人是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的。
《一個鄉村牧師地日記》,比起維斯康蒂的《魂斷威尼斯》。投資成本少了很多。這部電影拍攝的是一個牧師的故事,拍攝的是他的精神世界,所選用地場景也都是小場景,不需要什麼大場面,更不需要什麼特技,所以拍攝起來並不是很困難。也並不是很花費錢。但是這部意味著這部電影製作就很容易。實際上,根據這部電影的參演人員透,在拍戲的時候,整個劇組幾乎都處於一種臨近崩潰的狀態,因為布烈松的要求實在是太嚴格了,嚴格得到了苛刻的地步。
不過這也是有情可原的,因為這部電影對於布烈松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他覺得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電影。所以一定要做到完美。
也正是猶豫這樣的精神,所以才使得這部電影在拍攝過程中,電影還沒有出來就受到了人們地肯定。人們從媒體的報道中。從對布烈松個人的訪談當中,還是能夠感受到這部電影地氣氛和追求的。
《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首映式上幾乎集中了好萊塢所有一流的導演。這樣的陣容,在平時可是極其難得看到的,維斯康蒂的首映式,好萊塢一流導演前來出席的人,還不到一半。這雖然和這部電影首映這天其他電影公司沒有推出首映電影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年輕地羅伯特。布烈松在好萊塢的影響力。對於其他電影導演來說。不管他們現在是多麼的有名,也不管他們現在是多麼的優秀,他們都認為能夠從布烈松的身上學到點什麼。
結果在首映式的現場,從這部電影開始放映到最後的結尾,大廳裡面完全陷入了死寂一樣的沉默。所有觀眾都睜大雙眼看著銀幕,沒有人發出聲音,沒有人歡呼,也沒有人鼓掌。
人們彷彿都陷入了石化的狀態,那種表情。我是很少見過地。
布烈松對這部電影自己也很看重,所以他根本就沒有膽量跑到電影院裡面觀看觀眾的反映,他能做的,就是跑道電影院後面的休弦裡面的傾聽外面的動靜。整個放映過程中,外面出奇的安靜,讓這傢伙嚇得滿頭大汗,如果這部電影失敗了,那對於他來說可是一場巨大的打擊,因為對於這個劇本。他可是十分的滿意。
別說布烈松這樣。連我在觀看地時候心裡面都打鼓。在好萊塢,不管電影是好是壞。觀眾都是有反映地,好的電影他們就鼓掌、叫好,不好地電影就罵娘,最後退座,但是現在,人們這種舉動讓我產生了巨大的疑問。
但是這種疑問在這部電影結束之後才徹底被打破。在這部電影結束的五分鐘之後,大廳裡面想起了一陣海嘯般的掌聲,前來出席首映式的好萊塢導演、電影理論研究者集體起立,紛紛向布烈松表示祝賀。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征服了有點挑剔的好萊塢優秀導演們,更是征服了一般的觀眾。
布烈松用一個關於牧師的簡單的故事,達到了衝擊觀眾心靈的強大效果。
《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首映之後的第二天,就成為輿論討論的物件。”主人公是一個牧師,一個年輕的患有胃病的看上去並不是很健康的牧師。他來到法國一處偏僻的鄉村開始他的牧師職業生涯,可是他在這裡似乎不受歡迎,村莊裡面的人對他冷漠無情,甚至給他製造了很多的壞名聲。牧師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在日記裡面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吐自己的心聲。人們不相信上帝,而他自己也面臨著信仰上面的危機,似乎覺得上帝拋棄了他。他的病情加重了,最後更是因為捲入了當地伯爵的家務事當中而備受指責,最後,他得知自己患的是晚期胃癌,在對上帝的篤信中,他平靜地死去。”
“這就是布烈松這部電影的內容。這樣的一個劇本,如果是其他電影公司的老闆拿著交給自己的老闆的話,恐怕很少有能夠被允許拍攝的。因為這個劇本實在是太簡單了,簡單得用一句話就能夠把情節講明白,而對於好萊塢電影公司來說,一部情節毫無波瀾的電影,將是電影公司的噩夢,因為這樣的一部電影沒有人會喜歡。”
“但是事實是,夢工廠不但投資了這部電影。而且給予了布烈松完全地支援,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這部電影。對於這部電影,我要說的是,這是好萊塢湧現出來的傑出的詩電影!”
“詩電影這種傳統,在好萊塢是由夢工廠首創的,柯里昂先生是這種電影地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