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部分

但是夜間透過那片並不算寬闊的海域又非常容易被水雷(是fw…200和德國潛水艇佈下的)炸沉炸傷,損失同樣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而海上的巨大損失,也是丘吉爾不顧歐洲中立國全面倒向德國的風險,選擇制裁歐盟和禁止戰略物資(石油、鋼鐵、糧食、棉花、橡膠、有色金屬等)輸入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丘吉爾的制裁大棒一亮出來,北歐三國中實力最強的瑞典就打了退堂鼓,暫時不加入歐洲關稅同盟了。因此目前加入歐洲關稅同盟的國家就是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吉斯林在法蘭西戰役後成為了挪威首相)、丹麥、芬蘭、波蘭、匈牙利、立陶宛、加利西亞…烏克蘭、斯洛伐克等十二國。

由於英國的制裁和封鎖,這十二國現在都沒有辦法透過海運輸入物資了。因此德國就只能承擔起他們的戰略物資供應——用在戰前存下的戰略儲備和從蘇聯、羅馬尼亞、土耳其等資源出口國輸入的戰略資源供應整個歐洲關稅同盟。

但是這個時空的德國在戰前透過蘇德合作和易貨貿易積攢了大量的儲備,光是石油儲備在戰爭爆發前就高達2000萬噸(在西線戰役中德國還搶到了法國和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的石油儲備)!

另外,現在德國每年還有500萬噸的合成燃料和十幾萬噸頁岩油的產量。蘇聯每個月又向德國提供25萬噸石油(在巴統事件後蘇聯減少了石油供應)。而且德國還控制了波蘭、西烏克蘭等地的油田,每年也能得到七八十萬噸石油,而羅馬尼亞的大油田眼看也要落入德國之手……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年也能得到1000萬噸以上的各種油料,足夠滿足德國的戰時需求。

因此,德國現在能夠依靠釋放戰略儲備維持歐洲關稅同盟各國對石油的基本消費。其他需要從歐洲以外輸入的資源,同樣可以靠戰略儲備維持一段時間。

所以丘吉爾的封鎖即使能夠搞垮德國,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而英國自己卻很有可能因為德國的潛艇+飛機的破交戰術而先一步倒下。

“完不了的,到時候就是我們就該加入了。”多諾萬笑著說,“共和黨的初選結果表明,美國人民不願意看到德國稱霸世界,全面介入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在我看來,決定命運的地方不僅僅是那根橫在大西洋上的細線。而是德國人下一步的進攻方向,如果德國人得到了足夠的石油、有色金屬和糧食,我想就算我們加入,也很難把歐洲大陸從他們手中解放出來了。”

多諾萬說的問題其實也是羅斯福和他身邊的智囊顧問們的看法。歐洲大陸的工業實力不亞於美國,人口數量又遠多於英美,而軟肋則是資源短期,特別是石油非常依賴進口,糧食、棉花和有色金屬也不足。

如果德國可以解決歐洲資源供應的難題,那麼就算美國加入戰爭也很難取得勝利了,

丘吉爾吸了幾口香菸,肥胖的面孔上浮出了一絲憂色,他說:“你是指北非和地中海方向上的危險吧?沒錯,那裡非常危險。我們在那裡兵力不足,在北非和東北非我們只有大約10萬人,其中一部分還是印度人。而義大利在那裡很可能有50多萬軍隊,他們還會得到德國人的支援。幸好我們在5月份轟炸了土倫港,讓法國艦隊暫時癱瘓,至少在未來的12個月內,我們在地中海還能保持制海權。

另外,德國人在巴爾幹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會幫到我們。上校,你覺得塞爾維亞人有可能反抗德國的裁決嗎?如果他們願意抵抗,或許可以牽制住德國人的兵力……南斯拉夫畢竟有一支數量比較龐大的陸軍。”

多諾萬剛剛造訪過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而且還見到了年輕氣盛的國王彼得二世。這位國王和南斯拉夫軍方以及大部分塞爾維亞人都堅決反對“日內瓦裁決”。

而掌權的攝政王保羅親王則左右為難,一方面知道南斯拉夫無力抵抗德國,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妥協路線會招致殺身之禍。因此他從日內瓦返回之後,他就採取了一個“假抵抗、真投降”的路線。以保衛貝爾格萊德為名,將南斯拉夫軍隊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調走,然後部署於伏伊伏丁那(那裡是貝爾格萊德北面的門戶)。同時,他還開始清洗南斯拉夫軍隊中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名義上是要純化軍隊,而實際上的目的則是和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劃清界限,然後任憑這兩個省份自行脫離南斯拉夫。

“首相,”多諾萬皺起了眉頭,說,“大部分的塞爾維亞人倒是願意抵抗,但問題是南斯拉夫所處的位置非常偏僻,它的海岸線在亞德里亞海,那裡完全被義大利海軍所控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