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擊炮配合坦克攔截遠處不斷運動接近的志願軍散兵線。

美軍士兵後來稱這種不間斷的拼命齊射為“瘋狂時刻”。

一些美軍的機槍由於整夜都在連續射擊,在零下40度的氣溫裡也打得滾燙而產生卡殼。美軍炮兵迅速展開牽引榴彈炮對周圍山地上的目標開火,用炮火配合飛機將志願軍可能隱蔽接近的地段反覆的“犁”。

他們四次前出潛伏偵察,兩次抵近觀察。

根據掌握的情況分析,要全殲這股敵人,困難很大。

這股敵人駐在公路右側,便於機動,它的西南、東南約一公里處分別駐紮著敵人的兩個連,東北、西北方向分別設立了兩個觀察哨,形成環形防禦。

弄得不好,進得去,出不來。

但也有許多有利條件,主要是敵人各駐兵點的結合部是山坳,地形比較複雜,便於隱蔽穿插。

另外,敵人夜間怕中埋伏,不敢輕舉妄動。

首長們一起經過反覆分析論證,確定了“以少勝多,快打抉撤”的戰鬥方案,決定發揮偵察兵熟悉地形;行動靈活的特長,以奇襲的方式殲滅這股敵人。

美軍依仗強大的火力壓制四處冒出來的志願軍進攻部隊,很快穩住了戰線,爭取時間建立自己的袋形防禦陣地。

即便是美軍精良的武器裝備在嚴寒中也麻煩不斷。有些槍支被凍住撞針瞎火,車輛熄火,稍不注意發動機水箱就被凍裂等等。

戰鬥打響後,進攻的戰士一批批的倒下了,又一批批的衝上去,戰鬥異常殘酷。

孫德旺所在的連隊負責攻堅任務,哪裡阻力大,他們就衝到哪裡。

在攻打山頭一個碉堡時,敵方火力十分兇猛,一連衝上去的20多名戰士都倒下了,部隊被迫停了下來。

第二一四章。 先敵發動進攻

一。

經過徹夜激戰,特遣隊已處於疲憊混亂狀態。特譴隊坦克用機槍和火炮為其步兵開路,但是在志願軍的火力狙擊下,特譴隊步兵無法跟上坦克,還是動彈不得。

坦克步兵相互脫離,最後坦克大部分突圍退回古土裡,而步兵分隊全部被拉下。

“這支失去了裝甲車輛掩護的特譴隊立刻被經驗豐富的中國人分割成了許多小塊,陷入混戰中”。

在戰鬥中,重視對敵情的研究,熟悉敵人的特點,抓住戰機,殲滅敵人。

午夜後,志願軍派出被俘的美軍勸降,而特譴隊一名叫麥克勞林的美軍少校仍幻想等天亮以後飛機來救援,企圖拖延到早晨6點。

但一七九團提出最後通牒,限他在5分鐘內投降。5分鐘時間到,一七九團立刻發起攻擊,遭到猛烈攻擊後,僅存的240人的特譴隊殘部抵抗決心和待援希望全部瓦解,於是在麥克勞林少校率領下全體投降。

其中美軍中校1名,少校2名,英,美,土耳其軍士兵179名,南朝鮮軍53名,日本人3名,特工人員2名。

在這個被美軍稱為“活地獄溪谷”的谷地,志願軍迫使了美軍一個建制部隊投降。

五聖山一線,山高坡陡,地形複雜,一般人都不認為美軍會選擇這裡發動攻勢,相對所部署的兵力火力都少一些。

熟悉十五軍的人,還可以看出秦基偉排兵佈陣是頗費苦心的,四十四師以野戰攻堅見長,部署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區;四十五師擅長防禦。

入朝後,被安排在地勢險要的五聖山,這樣的部署可謂萬無一失。

1952年9月,志願軍根據種種跡象分析,美軍將在9、10月間發動較大規模的攻勢。

但對美軍具體攻擊目標,仍不得而知。

原志願軍副司令鄧華接替回國出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的陳賡代理志願軍司令,決定先發制人,先敵發動進攻,打亂美軍的計劃。

五聖山地區,山高坡陡,加上地形狹窄,無法展開大兵團,也無從發揮美軍的優勢,自然美軍不會選擇這裡攻擊。

這種思想是如此普遍和固執,直到10月7日晚四十五師召開的作戰會議上,與會者還一致認為美軍最有可能的攻擊方向是平康谷地,所以四十五師的重點是準備對注字洞南山的戰術反擊。

二.

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的志願軍守備部隊覺得簡直就像是乘坐著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強烈的衝擊波激盪著坑道,不少人牙齒都磕破了舌頭,嘴唇,甚至還有一個十七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倖存者回憶起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