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官汙吏們多少還是有點分寸,但有一個固執地老管家也是一個不錯的事情,至少,你有些事情不滿意,跟他鬧騰時,雖然不能改善問題,至少不會轉眼被丟入無法自由走動的牢房。

據說貴鎮的牢房雖然建設的很豪華,但使用沒多久,就泡了水,從此成為沼氣和淤泥的天堂。

鎮衙所在地在貴鎮東側,雖然地形同樣起伏不定,但若從高空俯瞰,卻形如一個經過嚴重打擊扭曲變形的接水盆子,還不帶漏水功能的。若是這地方雨水再多下那麼一點,土壤滲透能力再小那麼一點,這地方都可以重新成為湖盆了。聽說在滲穴形成之前,水並不是往地下流動的,而是盪漾在盆底。成為可喜的湖泊。當然,這都是古早古早以前的事了。

貴鎮是多雨地帶,因為坡地較平整的地方都已經開發為耕地,所以坡地環境的保持也不是很好,因此每次雨後,本該長時間滯流在山坡地。花個十天半個月才慢慢滲入地下,再慢慢向低處流去的水流,如今只要山上一場小雨,一個時辰之後,就能到盆地報到。幸好這裡原生植被還算豐厚。平時也不至於有什麼土石流之類的災情發生,但是雨來了,坡地植物吸收了一部分。總歸是要順著地勢往下流動,流著流著……

剛下過一場雨,在官衙執勤的差役書吏們,正挽起袖子,把不小心溢進大門擋水板的雨水舀出門外,幸好當初在修建貴鎮衙門時,採用的是外地運進的昂貴青磚,所以不會像一般平民百姓那樣。用竹子做夾版,裡面全部都是夯土。每次大雨過去,房子的牆都變成中空。還得修補。

長時間的教訓,早已經讓這些住竹夾板的百姓得到教訓,鎮衙左近的房子。幾乎全都成了幹欄式建築,房子架高連結成長廊,長廊中間還有連絡道,地面的泥濘道路,平時除了衙門的人,根本沒人使用。圍繞在四周的百姓們,時常居高臨下,指點著鎮衙的生活起居,說些風花雪月的事。

貴鎮的生活實在孤寂,就算有一些富戶,錢也都花在送孩子到遠地念書上,沒什麼富餘。也談不上什麼高檔消費。也因此,這裡幾乎沒什麼店家,人們過著自給自足,或以物易物的生活,少數幾間店,多半還是縣衙門等外地來上工的人,出於互助的目的,開出來的。

山神廟左近,反而形成了此地的經濟核心。

“李三叔,你說這雨要下到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剛直起腰的黃喜,用手掌擋住不時飄撒進來的雨水,抬頭觀察天色,天空的烏雲隨風聚散不定。這天氣,真難說個準頭。在貴鎮裡的工作很單純,唯一令他們感到有點累乎的,就是每到夏半年,三天兩頭就需要負責勺水,有時候倒楣還得當臨時搬運工,幫衙門把重要家當往外送。

他們也建議過貴鎮鎮長,乾脆學百姓重建衙門,變成幹欄式建築,免去三天兩頭勺水的苦差,也給住在地牢的囚犯們,謀求點福利。

貴鎮的犯罪率真的有點低,低到地牢裡面時常空無一人,據說在地牢裡住過的楞頭青柯老大,平安交保出了地牢後,立刻改過向善,再也不肯犯那可能被抓進去官的過錯。典獄書吏王大,時常哀聲嘆氣,怕會被鎮長解聘。畢竟,貴鎮油水不多,真的很窮。除了上面負責的固定名額外,鎮衙門現在是能辭退的都辭退了。這日子,不知道何時能到頭。

“我又不是老天爺,哪能知啊!就算你去山神廟問山神,恐怕也得不到確切答案。”李三年齡大些,已經四十好幾,自然不像黃喜這樣二十初頭的小夥子,滿腦子都是未來怎麼發展。對他而言,吃飽喝足,小日子過得下去,就是美滿人生了。貴鎮的平靜生活令他很滿意,再做個幾年,他就能夠引退,衙門退休後,福利還是好的,雖然不能算是小康,日子也還過得去,一日兩餐是少不了他的。

兩人一邊閒聊,一邊低頭幹活,突然,直起腰活動筋骨的黃喜又碴呼起來了:

“李三叔,你看,那裡有輛車過來了,是貴人啊!那車子沒有輪子,也沒接地!”

修真者遍佈的生活,對凡人界的生活,並不是沒有產生影響,修真者也是要比拚資源和前途,所以有些修真者還是會試著借用人間的力量,與人間界產生諸多因果。用靈石驅動的飄浮車就是其中一例。只是跟修真者使用的飛劍、飛車、飛舟比起來,人間界為了節省昂貴靈石的消耗,飄浮車平時還是靠車馬雙輪行進,只有遇到泥濘崎嶇的地頭,才會使用飄浮功能。

說起來,若是當初設計飄浮車的修真者能夠繼續加以改進,提升靈力轉換為機械能的耗損,這飄浮車在富戶的眼中足以全面取代過往的人力車、獸力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