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房地產市場風險將更加突出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信貸風險是一個很好的預警。由於投機炒作成風,我國房價不斷上揚,通貨膨脹的壓力迫使央行持續升息,這一情況類似於次貸危機爆發前的美國市場。但是,我國房地產貸款沒有信用分級和風險定價,假按揭和假收入證明並不少,信貸資產沒有經過證券化,房地產信貸風險情況無法度量且風險相對集中在銀行體系內。央行近年來連續多次加息,我國住房按揭貸款正步入違約高風險期。為此,商業銀行必須及早採取措施,控制按揭貸款和房地產專案貸款風險,並要做出資金安排,提足風險準備。
目前次貸危機未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產生太大直接影響,但已引起了政府部門的警覺,已經出臺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新政策就規定:商業銀行對申請抵押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首付比例不得低於4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而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也將隨套數增加而大幅提高。次貸危機使政府將更謹慎地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
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中國出口
對於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國經濟來說,在內需的替代作用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中國很難獨善其身。
次貸危機導致美國信用收縮或財富損失效應會降低美國消費者的真實消費,從而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這一影響有多大難以估算,但是美國零售行業巨頭沃爾瑪宣佈其銷售額下降明顯,其相當部分的訂貨是源自中國的。同時,美元的持續下跌,導致了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以進出口加工為特點的中國企業盈利會構成極大壓力。
中國近幾年的進出口貿易及對美進出口貿易情況見圖3…5與圖3…6。
圖3…52001~2006年中國進出口增長及貿易差額情況
說明:差額單位為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由圖3…5可以看出,我國的進口增長率與出口增長率在2001~2004年直線上升,但兩者幾乎是同步的,甚至在2003年出現了進口增長率大於出口增長率的情況,因此2001~2004年的貿易差額比較穩定。2005年後,進口增長率明顯下降,致使我國的出口貿易額明顯超過進口貿易額,貿易順差顯著增長。
第三章 次貸衝擊波(8)
圖3…6中國對美貿易(1996~2005年)
注:差額單位為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由圖3…6可以看出,我國對美貿易出口1996~2000年一直穩步增長,2000年後尤其是2002~2004年出現迅猛增長態勢,而我國自美國進口額近年來雖有所增長,卻保持穩定態勢,致使我國對美貿易順差2001年後直線增長,年增長率在25%~40%。
影響熱錢的流向,助推中國資產價格,形成巨大的泡沫
中國股市中存在大量來自國外的熱錢。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收緊,會對股市中的海外熱錢的流向、增量、存量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中國股市的走向。受次貸危機影響,歐美投機性資金會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投資風險進行重估,放棄高風險的投資取向,撤資回國“保駕”,以緩解流動性和融資危機。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生大量撤資情況,就會對中國股市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一個教訓王敏�關注美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五大影響[N]�中國證券報�,但鑑於目前QFII資金在A股市場的比重很小,A股的流動性損失應當不大。而且中國資產重估的支援力主要來源於貿易項下的順差和國內銀行的信貸,熱錢退出的影響不會太大。相反的情況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成為國際遊資安全的避風港。例如,由於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投資回報率高、美元降息、歐美央行不斷注資救市、人民幣加息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會進一步降低投機中國資產的資金成本,由此會加速熱錢流入,進一步推高中國股市和房市價格,資產泡沫化和通貨膨脹形勢會日趨嚴重,為更大的金融危機埋下了隱患葉檀�次級債危機對中國有三大影響�每日經濟新聞�。
對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形成抑制
為了緩解國際遊資投機人民幣的壓力,央行傾向於把人民幣存款利率與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