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那麼有理有據,他還能有什麼反對意見呢。
他知道嶽無笛之所以和他解釋,也是出於尊敬,否則北伐大軍掌握在手,接不接受議和,如何議和,權力不在朝廷,而在他啊。
完顏洪烈雖然在求和文書上提出了那麼過分的要求,但他心知肚明,宋朝君臣在大勝之餘,就算接受了議和,也絕不會放棄到手的哪怕一寸土地。
他擔心的是,宋朝會藉著大勝之勢,逼迫他歸還燕雲之地,收回整個中原,那時金國可就連中都都保不住了,影響之大,可不僅僅是國力殘破,甚至連他這個監國太子,恐怕都會地位不保。
然而就在他惴惴不安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好事就突然降臨了。韓侂冑為平章軍國事,軍國大事,一言而決,議和的權力全在他手,象徵性地稟明瞭皇帝后,就遣使向完顏洪烈送來了這份詔書。
“以保定府為界,南為宋地,北為金土。宋金為君臣之國,金國每歲納幣一百萬兩。”
看著詔書上的文字,以及宋朝璽印,完顏洪烈先是喜悅,而後眼睛閃爍,到了最後,則是面色陰沉了下來。
“南朝想要驅狼鬥虎,坐山觀虎鬥?好算計啊,堂堂正正的陽謀,令人無可拒絕!”(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六章火焰圖案
不管完顏洪烈對於宋朝懷著怎樣的戒備,眼下的形勢,卻是由不得他作出除去議和以外的其他選擇。就連議和的條件,他也都完全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權力,無論宋朝說什麼,他都只能照做。
除非,他還敢一戰。
再戰是不可能的了,北伐軍的兵鋒金國根本無法阻擋,數十萬將士都已埋骨,血淋淋的教訓,由不得金國不低下頭顱。
金國已經元氣大傷,蒙古人還在境內肆虐,完顏洪烈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北伐軍儘快的收回兵鋒,然後再將鐵木真的蒙古鐵騎,早早地送回大草原去。
後續如何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如何報仇雪恨,如何擴張版圖,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議和!
完顏洪烈的這個想法,得到了金國大部分貴族和高官的一致擁護,在自上而下一片求和的聲音當中,這次宋金議和,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來的快速,來的高效。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一切流程,均已妥善。
北伐軍撤退了,沒有在保定府以北的地方,留下一兵一卒。
金國舉國上下,一片歡呼,全都是劫後餘生的慶幸。唯有完顏洪烈等少數幾人,暗暗咬緊了牙齒,握緊了拳頭,將自己鎖在一片黑暗裡面,隔絕外邊一切喧囂,獨自舔舐著傷口,眼睛裡面,不時放射出仇恨的目光。
仇恨不僅是針對宋朝,還針對蒙古人。
蒙古人也要走了,中都城外,萬戶皆空,不是被蒙古人擄掠而去,便是被殺死。朮赤等蒙古將領。更是時不時地光顧一番中都城,專找金國的達官顯貴,挨家挨戶地光顧,索要珍寶和女人。
這些貴族官吏對於蒙古人痛恨到了極點,對於將蒙古人引進金國的完顏洪烈,也自然怨恨在心。只是蒙古人驍勇的鐵騎就在城外,完顏洪烈也是監國太子,手掌一切軍政大權,任是哪一個,他們也得罪不起。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吞。
這種憋屈並沒有持續太久,完顏璟起駕回京的訊息,讓中都城內的很多高官顯貴們,都不約而同地動了心思,就連在大家眼中早已成為廢人的完顏洪熙。也睜開了渾濁的雙眼,裡面射出怨恨和不甘的光芒。
受過蒙古人欺辱的高官顯貴們,紛紛提起筆,一份份控訴太子縱容蒙古人行暴的奏章,如雪片一般,由心腹手下,送到了完顏璟的手中。其中尤以完顏洪熙的舊日黨羽最為積極,他們深知。這是最後一個機會,若是這一次無法扳倒完顏洪烈。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萬劫不復。
中都城表面上一片歡喜慶賀,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完顏洪烈有鐵掌幫的幫助,如何能不知道?此時他的書案上,就擺著厚厚一摞控訴他的奏摺。
完顏洪烈的臉孔扭曲到了極致,沒想到大金才剛剛贏得了一個喘息之機。這些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來對付自己。
眼下自己已是監國太子,手掌大權,又有保住大金社稷這樣的大功,按理來說,此時連完顏璟這個皇帝。在他的光芒之下,也應是有名無實才對。
只是蒙古人實在太過殘暴,得罪的人太多了,這些人奈何不了蒙古人,便把帳記到了自己的頭上。都想要滔滔言論,將自己的大功變為大罪,奪去自己手中的實權,還政完顏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