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到楊玉環,但他並不昏聵,體制方面仍要照顧的,事實上也必須有一個轉向的手續。

在回到長安城的當天,皇帝就找高力士到私室商量如何迎楊玉環入宮。

這一問題,在驪山溫泉宮時就曾提出,皇帝、高力士,還有玉真公主,都想不出一個自然、合禮與合理的方法,現在,高力士也同樣沒有辦法,在正常情形下,總不能使壽王出妻,而且,使壽王公開出妻,楊玉環也不能入宮。

皇帝和高力士商量了半個時辰,無結果。於是皇帝命高力士召楊玉環入宮,高力士勸止了——因為在長安城中的內宮過夜,實在不大好,事必傳開,何況此時已近黃昏。

李隆基在無可奈何中忍住了。

但在次日午前,朝散後,內侍報告,玉真公主請見,在等待著。皇帝料到,這必與玉環的事情有關,他推後了與李林甫的談話時間,匆匆入內。

玉真公主一見皇帝,立刻就說:“昨夜,我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壽王妃做女道士!”

“讓她做女道士?”李隆基沉吟著:“她好好兒地,用什麼理由出為女道士呢?還有,她作了女道士,也不能入宮,依然要偷偷摸摸,我還可以忍得一下,她會不肯的,這回在驪山,玉環就問過:‘皇帝,你怎樣安排我?我沒面目再在壽王府住了!’小妹,這是實情啊!”

“我的皇帝大哥,昨夜,我把一切都想好了。第一,玉環做女道士,不象我,也不象另外一些人,她要有一個特別的目的,作為以身奉獻而入道——”

“哦,奉獻而入道,為誰奉獻?”皇帝聽出了契機,很急,截斷了玉真公主的話而問出。

“陛下,正月初二是我們的生母竇太后的忌辰,讓壽王妃以此日為奉獻,為不幸而慘死的故太后薦福,自請度為女道士,代陛下盡孝,再者,以為太后薦福之故,女道觀可以名正言順地設在宮中。”

皇帝思索著,這並不太好,但是,這又是一條出路,終於,大唐皇帝照著小妹的建議而做了。

次日,知內侍省左監門大將軍高力士奉皇命,正式和壽王談判,囑咐壽王獻妻,他教導壽王著王妃親自上表求度為女道士,而且,強調以故太后竇氏之故。

昭成順聖皇后竇氏,是大唐皇帝李隆基和金仙、玉真兩位公主的生母,也就是壽王的親祖母。原來,已故的睿宗皇帝李旦的皇后應是寧王的生母劉氏,但寧王沒有做上皇帝,他的生母死後雖然也追尊為太后,而實際上卻以竇氏為正,可是,官史的記載,劉氏又必然列在竇氏之前,玉真公主的確有其特出的才智,她想出命玉環為竇太后薦福,有兩大理由:一、劉太后和竇太后都被女皇帝所殺,到女皇帝被廢死,劉、竇二人才在洛陽招魂擬葬,由於以上的原因,有一個至親的人入道為之薦福,依道家而言,是至上的功德;二、劉太后也生有一子二女,卻無人入道,竇氏生前地位低於劉氏,死後雖因兒子為皇帝而尊,但排名仍居次,現在,她除有一個親生女兒入道外,再有一個親媳婦為她入道,在空靈方面,她的尊榮比實際要更來得大了。

高力士技巧地向壽王作了提示。

壽王自然接受,自己寫好了一道表文,命妻子照抄。楊玉環對女道士少有好感,最初拒絕,但壽王一再求她,她在無可奈何中只得照抄。壽王則以最快的速度把妻子的表文呈入。

事到如今,他們對此無可避免之事,已不再有悲愁感。

楊玉環把自己的故事坦率地告知魏來馨,並且託她照顧自己所生的兩個孩子。一念及孩子,玉環就不免於傷心。

生長在宮廷的魏來馨,深明皇家的一家,她思索著說:“王妃,我這樣想,如果你入宮後,再生了孩子,那末,我猜測,在宮廷的紀錄上,這兩個孩子的生母,只怕會改成我!”

“為什麼?”她不解。

“王妃,倘若你和皇帝生了兒子,與壽王殿下是兄弟行,現在的兩位公子總不能同母而為叔侄啊!因此,只有改一改出身!”

她怔忡,喃喃自語:“這也可以改變的嗎?”

“有什麼不能,皇帝要在宮內做這樣的事,輕易得很。王妃,你以為皇帝的起居志,史官的紀錄,那些稱為永傳後世的東西,是真的麼?不,從太宗皇帝那時起,就常常被修改了,倒是女皇帝,不大理會史官的紀錄,聽說,那是她瞧不起這些。”魏來馨喟嘆著:“他日,你到宮中,就會知道!”

“來馨,我想,我以後不再生孩子了,你幫我好好照顧這兩個。唉,我不曾生得一個女孩——”她喃喃說,表現了惆悵,由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