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黃埔師生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據資料記載,僅在中國軍隊赴緬作戰期間,陣亡的黃埔軍校師生就有5700人之眾。8年抗戰,黃埔出身的97位將軍壯烈犧牲。雖然無法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有多少黃埔師生為國捐軀,血沃中華,但可以完全肯定地說,在3000萬殉難的中國軍民中,在血肉組成的抗戰長城上,每一塊磚石都灑下過黃埔師生的汗水、淚水,浸透過黃埔師生的鮮血。這鮮血化為了永不凋謝的鮮花,更化為了對一個不屈民族的英雄讚歌。
黃埔軍人在國家和民族存亡面前,都表現出革命軍人視死如歸的精黃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崑崙關戰役前線神,無數黃埔軍人血灑疆場。各位黃埔軍校抗戰先烈,每一個人站起來都是一尊銅像。黃埔革命先烈創造了歷史,歷史上應該有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當年日本帝國主義想滅亡中國,一般中國人束手無策,恨自己軟弱無能,希望有強者出頭。在天下蒼生引頸而望的時候,各位抗戰先烈站了起來,以“大俠”的勇者姿態走上前去,“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成功不必在我”。在如此一大群先烈的引領下,中國人民用血肉築長城,用鮮血洗國土,終於取得最後勝利。日本投降,中國成為世界五強之一,聯合國的發起人。中國人民永遠記得,各位抗戰先烈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公而忘私,犧牲小我的高大形象,感念並弘揚著他們那種為國家、為民族而勇於奮鬥犧牲的精神。
黃埔精神的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20世紀初,國共合作、精誠團結的黃埔軍校,那種昂揚的革命精神,洋溢在每位黃埔師生的臉上,貫徹於課堂和作戰的始終。軍校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培養了大批政治軍事人才,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北伐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勳,宣傳和傳播了革命思想,支援和推動了工農運動。兩次國共合作期間,黃埔出身的國共兩黨將士在黃埔精神的激勵下,在東征、北伐和抗戰中的出色表現,一起建樹了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的歷史豐碑,共同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毫無疑問,也正是由於有黃埔精神作為軍校教育的重要思想支柱,黃埔軍校成為中國革命軍隊的搖籃。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建軍史、建黨史、國共合作史、統一戰線史上,黃埔軍校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由於歷史的造化,國共兩黨軍隊都與黃埔軍校有著深厚的淵源,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這種革命精神,就沒有黃埔軍校,那麼,中國20世紀的歷史必定要重新改寫。
從黃埔軍校的發展軌跡看,軍校武裝力量是國民革命軍建軍的最早“原始積累”。1927年後的黃埔軍校,其領導權長期由蔣介石把持,使軍校成為國民黨的御用機構,所培養的將領在國民黨軍隊中形成舉足輕重的黃埔派系,成為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和控制軍隊的主要力量,也是國民黨統治大陸22年以及敗退臺灣後對臺灣進行統治的軍事臺柱。黃埔軍校還成為國民黨創辦其他軍校的典範。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創辦了一系列軍校,如:陸軍步兵學校、陸軍炮兵學校、陸軍騎兵學校、陸軍輜重兵學校、陸軍機械學校等。這些學校不僅在教育體制等方面效法黃埔軍校,而且不少領導人也是出身於黃埔軍校,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把黃埔精校慶70週年時李默庵的題詞神多多少少地帶到了這些學校,為正在開展的中國抗日戰爭,培育了一批前線急需的基層指揮員和各科技術人才。
國共合作的黃埔軍校,也是中國共產黨建軍實踐的開端,為人民軍隊建設積累了初步經驗,並準備了幹部。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最初幾年,還不懂得直接準備戰爭和組織軍隊的重要性,但透過參加創辦黃埔軍校,透過對黃埔軍校培育的“奮鬥犧牲”精神的深化理解,開始懂得了軍事的重要。軍校師生中的共產黨員成為當時中共掌握部分國民革命軍,及其此後建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與新四軍、人民解放軍的中堅骨幹力量。他們為人民武裝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建立了不朽功勳。此外,還有眾多的黃埔師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鼓舞下,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跟著中國共產黨繼續革命的黃埔師生,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重大武裝起義,為革命戰爭的發動和發展,為紅軍和蘇區的建設,為白區鬥爭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軍事鬥爭基石。
黃埔軍校不僅使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軍事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軍事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建立紅軍後,即借鑑黃埔軍校的經驗,繼承黃埔精神,創辦了教導隊和一些隨營學校。毛澤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