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給德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給他們其中之一?
據說德國人已經向贊比西河中游的馬塔貝勒王國派出了探險隊,如果他們像聯絡布幹達國王姆旺加一樣聯絡上當地大酋長洛本古拉,然後把馬塔貝勒王國變成自己的保護國。如此一來,我國南非公司便只能止步於贊比西河南岸,我們縱貫非洲大陸的2c計劃(注1)就會破產,而那傳說中的所羅門國王的寶藏也將終有一天被德國人開啟而非英國人。(注2)
而波札那和尚比亞,無論給德國人哪個都將加速他們向辛巴威的滲透,而且德國人的目的很明顯,一旦得到了辛巴威,然後向兩邊擴張,最終還是可以將三塊區域納入掌控。我們不能讓他們得逞。
因此,能夠滿足德國人的地方也只有奈及利亞了。奈及利亞雖然一直是我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但是開發較為緩慢,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但是戰略價值卻不大。而且處在德國和法國的勢力範圍的三面包圍下,如果我們能將西非和奈及利亞連成一體還好,但是在中間夾著德國和法國勢力範圍的情況下難度太大。而且一旦我們開始修建2c鐵路,殖民地開發的重心就會移到東非,西非的價值就會降低,因此拿出來交換並非不可以。鯨灣處在德屬西南非內部,完全是孤懸在外,如果德國人真的要來搶,我們也守不住,所以也可以拿來交換。而德國人想要新幾內亞,那裡的戰略價值不如薩摩亞,經濟價值也不如澳大利亞。我們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那片不毛之地去發展,因此給德國人也無所謂。雖然荷蘭人是我們的盟友,不過只要德國人獲取荷屬新幾內亞地盤時不要爆發戰爭,我們也沒必要去操那個閒心。因此我基本是同意德國人的交換方案的。不過德國人對辛巴威的滲透不能坐視不理,因此要加上一條,德國在東非的勢力擴張必須停止,既然我們說了不給,那就別再做小動作。”
意見統一後,索爾茲伯裡照會俾斯麥,雙方進行正式會談,以確定最終的條約。在得到英國同意德國的交換條件後,俾斯麥很爽快的同意了英國人提出的德國在東北非不再進行勢力擴張的要求。
最終達成的《英德薩摩亞-非洲條約》,也被稱為《俾斯麥條約》,以德國放棄薩摩亞主權,向英國方面移交維圖、南索馬利亞、多哥蘭,放棄在烏干達以獲得的全部權益,承認英國對烏干達的主權,支援英國在烏干達的一切利益,承諾放棄在東非的一切擴張行動。以此換取英屬奈及利亞、鯨灣、坦噶尼喀沿岸以及英屬新幾內亞。同時英國承認德國對桑給巴爾的控制權。
條約達成後,腓特烈三世十分爽快的就簽字使條約生效。英國這邊維多利亞女王在聽過索爾茲伯裡的彙報後也同樣簽了字。而涉及領土變更的重大事件,須要議會批准,不過女王已經同意,索爾茲伯裡的保守黨勢力又在議會中佔據優勢,因此透過不成問題。
雙方皆大歡喜。索爾茲伯裡認為自己交換到的區域戰略價值重大,對英國的殖民地計劃意義深遠。而雖然交給德國的區域面積更大,但對英國來說用處不大。而且得到了德國在東非不再擴張的承諾,自己推行2c計劃的阻力已經徹底不存在了。而且德國人承了人情,怎麼著也得幫自己分攤分攤來自法國的壓力。
而約亨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奈及利亞與喀麥隆相連,奈及利亞三角洲是全世界埋藏最淺油質最佳的大油田之一,喀麥隆北部的石油開採已經步入快速發展期,向奈及利亞擴張十分方便。而且奈及利亞有著豐富的黏土資源,正是可用作石油鑽井作業作用泥漿的重要原料。豐富的磷酸則可以用來生產化肥,來供給喀麥隆正在迅速發展的種植業。而黃金和寶石礦則可以快速產生利潤。哪怕這次只得到奈及利亞,德國人都賺大了。
鯨灣到手,奈米比亞的豐富礦產可以源源不斷運回德國本土,發達的畜牧業和鯨灣附近豐富的漁業資源則可以給德國人民帶來更多的肉類和魚類食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鯨灣本身也是天然的優良港口,其條件遠比德國人後來花大力氣建立的呂德里茨港要來的優越。在這裡建立海軍基地,與杜阿拉港相互策應,將德國非洲艦隊打造成實力強勁的破襲艦隊將可以輕易切斷南大西洋的主要航線,並且從杜阿拉和鯨灣從容的進行補給和維護。
而英屬新幾內亞到手,德國遠東艦隊終於有了一個暫時的,還算值得發展的落腳點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看看怎麼能從荷蘭人手上把另外一部分給撬下來了。
而桑給巴爾英國人沒有要走算是意外之喜,這裡好歹也有不少油水可撈。
至於承諾東非不再擴張,約亨本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