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與敵人的無數次作戰中,從來沒有吃過大虧,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這與徐海東同志的卓越指揮才能是分不開的。

徐海東同志在漫長的戰爭年代裡,屢建奇功,聞名於眾,這決不是偶然的。這是他學習和運用毛主席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必然結果。我同徐海東同志一起戰鬥過多年,對此有切身感受。他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認真分析當時的形勢,根據敵、我、民情這些客觀條件,制定出合理的作戰方案,正確指揮戰鬥。一九三四年七月初,“圍剿”根據地的敵軍大肆向我侵犯,並聲稱在三個月內將我軍“徹底肅清”。根據中央和省委指示,徐海東同志率紅二十五軍與敵周旋,尋機殲敵。途經羅山縣長嶺崗時,偵察瞭解到號稱“王牌”的敵一一五師在此設防。他們乍從東北調來,地形不熟,戒備甚疏。當我隱蔽地進至敵陣地前沿時,敵人仍未發覺。徐海東同志經過實地勘察,認為,長嶺崗是一條孤嶺,地形狹窄,雖然敵人守兵眾多,但難以展開,不能進行有效的抵抗。因此,他果斷地定下了殲滅該敵的決心。由於徐海東同志指揮得當,在我總兵力處於劣勢的條件下,合理調整部署,巧妙地造成了區域性的優勢。廣大指戰員發揚了我軍山地戰的特長,戰鬥動作隱蔽、迅速、勇猛,僅用三個鐘頭,就結束了戰鬥。裝備精良的一一五師幾乎全軍覆沒。繳獲敵人輕機槍二百餘挺、長短槍八百餘支以及其他許多軍用物資。戰後,徐海東同志高興地對我說:“希才同志,我們打了這麼漂亮的一仗,部隊情緒高了,你這個黨委書記的政治思想工作就好做多啦!”他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笑著繼續說:“這一仗打得真過癮,敵人整整五個營,連一個勤務(兵)和馬(亻夫)都沒跑掉。”長嶺崗一戰,給了敵人“三個月‘圍剿’計劃”當頭一棒。我根據地軍民受到很大鼓舞。這一仗,不僅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更重要的是繳獲了大批精良的武器,大大改善了我軍的裝備,許多連隊配齊了九挺輕機槍,好幾個營換上了一式的“奉天造”馬步槍。這對當時武器裝備十分落後的紅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併為以後的長征創造了有利條件。同年八月底,省委為擴大我軍影響,決定攻打英山縣城。徐海東同志帶領部隊進至城下,發現敵人設防工事堅固,且守敵眾多。如我軍強攻,必然造成重大傷亡。經過仔細偵察和反覆研究後,他向省委、軍黨委提出建議,放棄攻打英山的計劃,改為奔襲太湖縣城。他的理由是:太湖敵人防守薄弱,我遠距離奔襲,能出其不意,勝利的把握較大;太湖距安徽省會安慶較近,攻克後政治影響更大;它又是敵人後方,物資豐富,對我們解決部隊物資供應困難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省委和軍黨委同意了徐海東同志的意見。於是,我軍於九月三日傍晚出發,利用兩個夜晚,急行軍二百三十里,於四日半夜時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攻克了太湖縣城,殲滅了該城守敵,繳獲了許多馬匹和大批藥品及其它軍需物資。我們在清理和分配戰利品時,給全軍每人發了一把雨傘。當時,部隊經常露宿,雨傘就派上了大用場。戰士們高興地說:“一把雨傘就是一間房啊!”

徐海東同志指揮了許多重大的戰鬥,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特別是在敵強我弱的環境中作戰,能使自己處於主動地位,並使我軍由弱到強,這與他機智靈活的指揮藝術是密切相關的。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程子華同志到鄂豫皖根據地傳達黨中央的指示。省委決定,紅二十五軍立即由皖西北趕往鄂東北聽取中央指示。敵人四個師十六個團在後面緊追,在前方又佈置了五個師的兵力重重封鎖,妄圖前後夾攻,阻我西進。怎麼辦?為了擺脫敵人,迅速到達鄂東北,徐海東同志與政委吳煥先同志研究決定:選擇當面敵人的薄弱部位,以出其不意的行動,突破敵人封鎖線,十一月六日,我軍從商城出發,兩天一夜連續行軍二百餘里,以急襲戰術全殲湯池守敵一○九師工兵營,擊潰一○七師兩個團,打垮敵一○八師一部,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其中就有敵人經營已久、並吹噓是無法越過的潢(川)麻(城)公路封鎖線。因長途行軍和連續作戰,幹部、戰士十分疲勞,部隊在斛山寨稍事休息。突然,尾追之敵集中十個團的兵力向我撲來,我軍被敵人分割成幾部分,處境十分危險。徐海東立即收攏部隊,首先粉碎敵人分割包圍的陰謀。他與吳政委一起分析了敵情,認為,幾天的行軍和作戰,我軍體力消耗很大,要以“走”來擺脫敵人是困難的。必須打垮敵人的進攻,爾後才能突出重圍,繼續西進。於是,馬上調出一部兵力迂迴到敵人側後,來了個前後夾攻,先殲敵一部,再集中兵力殲滅另一部敵人。這樣,我軍便巧妙地由防禦轉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