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建議,要求到抗日前線工作。當我聽到他重返前線的訊息後,就急忙趕到他那裡,向他提出回前線的要求。他說:“黨中央已決定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那裡十分需要幹部。中央決定讓我去,我考慮你們原是紅二十五軍的,熟悉情況,曾向總政建議派一些同志去。至於你去不去,由總政組織部決定。”

不久,總政組織部通知我和一些同志重返鄂豫皖根據地,開展敵後鬥爭,心裡非常高興。

八月初,我帶領二十多名化裝成傷愈歸隊的抗大學生,透過敵人的封鎖線,秘密來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九月,劉少奇同志在徐海東、曹獲秋、劉瑞龍等同志陪同下,來到了竹溝。一到竹溝,劉少奇同志就召集新四軍留守處幹部會議,傳達黨中央的指示。他說,抗戰以來我國政治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國民黨頑固派正在加緊反共,製造摩擦,破壞全國的抗日鬥爭。為了鞏固和發展華中的大好形勢,要求我們堅決執行黨中央的“廕庇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少奇同志指示留守處人員不要留得太多,把多餘的幹部分到新四軍五師、四支隊和六支隊去開闢新的工作。

根據少奇同志的指示,徐海東同志徵求我的意見,要我到四支隊工作。當我聽了少奇同志的講話和海東同志決定我跟他一起工作後,心裡格外高興。在少奇同志離開竹溝之後,我們一行三十多人於十月上旬踏上征途,直奔豫皖蘇邊區。

行軍途中,我們看到少奇同志和幾位負責同志邊走邊談,調查豫皖蘇風俗民情,商議今後如何開展敵後根據地工作的打算,是那樣的融洽,彼此尊重,互相配合,使我深受感動。在路上,劉瑞龍同志一再鼓勵我們,要多接近少奇同志,他平易近人,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向他提出。由於少奇同志一路上緊張地工作,運籌華中的大事,我們沒有過多地打擾他。

一路上海東同志非常高興給我們談了好多。“哈哈,我們又回老家了!”他那爽朗的笑聲飽含了他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廣大人民的深情厚意!他又說:“我還能幹幾年,跟頑固分子再打幾仗!要告訴反動派,過去他們沒有消滅我們,今後更不可能把我們消滅掉,等待他們的將是人民戰爭的銅牆鐵壁!”這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了共產黨人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

他還諄諄地教導我們:“你們很年輕,正是大幹的時候,不要辜負老區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這次回來,能否搞好工作,關鍵在於我們要與當地的幹部搞好團結,搞好上下、左右的關係。三年來,鄂豫皖蘇區紅旗不倒,人民是付出了高昂代價的,吃了許多苦;根據地的部隊是立了大功,做出了很大貢獻的。我們應該虛心向他們學習,不要只看人家的缺點,以老大哥自居!”

我們一路走著,他耐心地引導我們,教育我們。這就使我明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應該注意的問題,對於即將開始的工作,信心更足了!

經過十幾天的行軍,於十一月初我們安全地到達了安徽省渦陽縣新興集——新四軍第六支隊所在地。第六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同志熱情地接待了少奇同志和我們大家。

在新興集,劉少奇等同志聽取了彭雪楓等同志關於豫皖蘇邊區工作情況彙報。當彭雪楓同志談到近一年來部隊發展很快,向少奇同志要幹部時,劉少奇同志指著身邊的徐海東,對彭雪楓同志說:“找你們的副總指揮,請他幫助你們解決問題。”

會後,徐海東同志對於第六支隊的情況,認真地進行了研究。他考慮,六支隊是一個新發展起來的部隊,骨幹力量少,急需要幹部。因此,在徵得少奇同志同意後,果斷地把從留守處帶來的部分幹部,分配給第六支隊。

在談到我的工作時,海東同志對我說:“宋應敔同志(我原來的名子),本來我想把你帶到四支隊(海東同志兼四支隊司令員),但情況有了變化,六支隊發展快,現在有些困難,我們應該支援他們。”他還向我解釋:“幹部是黨的,不是哪一家的,哪裡需要,就應該到哪裡工作!再說,彭雪楓同志是個文武雙全的同志,文化水平高,打仗很勇敢,有經驗,愛護幹部,對幹部要求嚴。只要你主動積極地工作,關係是能很快搞好的!”

當我談到怕帶不好隊伍,打不好仗,有些信心不足時,他大聲地對我說:“打仗這玩意,看起來很神秘,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我不過是個大老粗,窯工出身,開始打仗我也不會。不會,學麻!多打幾仗,不就會了。一個部隊的作風也是如此,是打出來的。部隊的作風好不好,關鍵時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