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打了很多勝仗。可是,當時任保衛局長的戴季英推行王明路線,密令十五軍團保衛部逮捕了劉志丹同志,誣陷他是反革命。徐海東同志不信這一套,嚴厲指出:劉志丹同志如果是反革命,怎麼會有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存在呢?一九三五年十月,當聽到毛主席率領的中央紅軍經過甘肅天水,即將來到陝北的訊息後,徐海東同志親自挑選十八名大個子戰士,組織擔架隊和警衛部隊,去迎接毛主席,迎接中央紅軍。他和程子華同志、郭述申同志,向毛主席詳細彙報了陝北三次反圍剿鬥爭和十五軍團的情況,反映了肅反擴大化問題以及對劉志丹同志的看法,得到毛主席的支援和肯定。他又及時向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迫害的同志傳達毛主席的指示,安慰部隊,使廣大幹部戰士受到極大的教育。
在實行戰略轉移和堅持鄂豫陝根據地鬥爭中,徐海東、吳煥先、程子華同志領導下的紅二十五軍廣大指戰員堅決擁護黨中央,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決低制王明、張國燾的機會主義路線,為把革命大本營建立在陝北起了奠基的作用。
一本靈活的“兵書”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徐海東同志貫徹執行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原則,在鬥爭中不斷學習,在戰鬥中增長才幹,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高超的指揮藝術,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在我們戰鬥的大別山區,徐海東同志英勇善戰的故事傳奇般的廣為流傳。我們這些紅軍戰士也都深深感到,徐海東同志胸中好象有一部靈活的“兵書”。連我們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徐海東同志有膽有識,有勇有謀,驚恐地稱他是“徐老虎”,南溪一戰,活捉了保定軍官學校出身的敵五十四師代理師長柳樹春。當這個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國民黨軍官,聽說徐海東同志既不是黃埔軍官學校畢業生,又沒有上過保定軍官學校,而是在山區生長的燒窯工,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徐海東同志也常給我們講到他出身窮窯工,打仗沒有別的竅門,是靠黨的指引,在實踐中模索,不怕苦,不怕死。那時我們都有這個感覺,跟著海東同志打仗,心裡就有主心骨,膽子壯,就有戰必勝的堅強信念。
一九三四年四月,紅二十八軍和紅二十五軍在豹子巖會合,改編為紅二十五軍,徐海東同志任軍長,吳煥先同志任政治委員。當時,經過敵人多次圍剿的皖西蘇區,遭到嚴重損失,革命根據地大大縮小,我們的反清剿任務十分艱鉅,部隊的糧食、食鹽和槍支彈藥都十分缺乏。特別是到了冬天,部隊沒有棉被、棉衣,戰鬥力受到影響。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徐海東同志和吳煥先同志鎮定自若,周密策劃,制定部隊的行動方針,作出了“避免與敵決戰,分散進行遊擊戰”的決策。他派人四處偵察,弄清情況後,採取“老鷹抓小雞”的戰術,打擊土豪劣紳和地主老財,繳獲了大批的糧食、布匹和棉花,及時解決了部隊的給養,鼓舞了指戰員們的鬥爭情緒,當大家紛紛要求打大仗時,海東同志認真吸取七里坪戰役的失敗教訓,認為敵強我弱,要避免部隊受損失,打不了不打,打不勝不打,要尋找戰機打殲滅戰。
我們六安縣有個鎮子叫“兩河口”,國民黨保安隊佔據鎮裡的一座古廟,並派有重兵防守,揚言“萬夫莫開”。徐海東同志決意拔下這顆釘子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擴大敵後根據地。戰士們早就憋著一肚氣,聽到這個訊息後,個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可是,由於敵人火力太猛,部隊衝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傷亡很大。海東同志認為強攻不利,只能智取。他讓戰士們找來十幾只雞,每隻雞腿上都綁上棉花,澆上煤油,用火點著後甩了進去。盤踞在廟裡的敵人還沒有醒悟是怎麼回事,這十幾只雞帶著火已飛落在廟頂上,有幾隻還飛到廟裡。頓時,古廟就燒起來了,燒得敵人喊爹叫娘,四處逃竄,部隊趁勢發起攻擊,一舉拿下兩河口。
一九三四年冬,紅二十五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和鄂豫皖省委的決定,揮師北上,開始進行長征,實行戰略轉移。蔣介石調集四十多個團的兵力,前後圍追堵截,妄圖把紅二十五軍消滅在長征途中。為了配合主力北上,建立鄂豫陝革命遊擊根據地,在徐海東、吳煥先和程子華同志的指揮下,我們過豫西、入陝南,長驅直入,和敵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粉碎了敵人的第一、第二次圍剿,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一些青年紛紛報名參加紅軍,使紅二十五軍不斷壯大,部隊裝備得到了改善,戰鬥力也大大加強。我記得,部隊離開大本營,剛進入陝南榨水、鎮安一帶,當地的土豪們把從窮人手裡剝削來的萬貫家財和糧食、臘肉等物資全部集中在一個山上。海東同志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即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