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他僑居加拿大,了卻殘生。他對這次和徐海東的見面,印象極深,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回憶》中多次以激動的筆調提及此事:徐海東的歷鬥經歷,是一篇標準的紅軍軍人的壯烈史詩……

徐海東對於毛澤東等一到陝北,便能糾正戴季英、聶鴻鈞的錯誤(毛澤東到達陝北後,在徐海東的建議下,平反了紅二十五軍中肅反擴大化被冤枉的三百多名同志。)表示敬佩……

他特別重視黨內團結,認為團結是生路,分岐是死路……

徐海東這個樸實軍人所說的這些話,顯然是真情的流露,不僅可以信任,而且令人感動……(引自張國燾著《我的回憶》。)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標誌著震撼世界的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這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英勇的紅軍將士以無比頑強的革命毅力和無堅不摧的戰鬥意志,創造了空前絕後的舉民震驚的奇蹟。

10月20日,蔣介石不顧中共一再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正確主張,親臨西安督戰。集中西北的胡宗南第一軍、王均第三軍、毛炳文第三十七軍、王以哲第六十七軍及何柱國騎兵軍共五個軍的兵力,分四路向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撲來,妄圖趁紅二、四方面軍立足未穩,一舉殲滅之。一時,黃沙四起,天昏地暗,隴東高原的長溝短盆裡,到處佈滿了國民黨的重兵要塞,陝甘寧邊區面臨著嚴懲的威脅。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徐海東等紅軍指揮員採取的作戰方針是:逐次轉移,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給蔣介石嫡系第一擊,以利於爭取其參加抗日;對不願繼續打內戰而有抗日要求的第六十七軍和騎兵軍則積極進行統戰爭取工作。

恃強驕縱的胡宗南第一軍,孤軍冒進。11月20日,胡宗南命令右路第七十八師進駐山城堡。瓦想奪頭彩的胡宗南,沒想到已大禍臨頭。

中央軍委指示紅軍主力“應即在豫旺縣城以東向山城堡迅速靠近,集結兵力,準備一仗。”在前敵總指揮彭德懷指揮下,於17日就做了戰鬥部署:以紅一、紅十五軍團和紅四、紅三十一軍在山城堡之東、南、北地區隱蔽,待機出擊;紅二方面軍、紅二十八軍分別箝制可能來援的東北軍和胡宗南右路第一旅。

被譽為文武兼資的儒將丁德隆,率領國民黨第七十八師佔據山城堡後,在山頂上修滿了防禦工事,靠山一帶的窯洞已作為堡壘使用。山南是一條溝,形成天然屏障。陣地上擺著對空聯絡的布板,兩架黃色的雙翅飛機不時地擦著山頭低飛。官兵們在山頭和城頭上走來走去,一副旁若無人的驕橫氣勢。

21日深夜。徐海東手捧中央軍委《關於粉碎蔣介石進攻的決戰動員令》,繞室沉思,腳步輕穩而有力。動員令字字千鈞,句句振奮:“當前的一個戰爭,關係於蘇維埃、關係於中國,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敵人的弱點我們的優點又都是很多的。我們一定要不怕疲勞,要勇敢衝鋒,多捉俘虜、多繳槍炮,粉碎這一進攻,開展新的局面,以作三個方面軍會合於西北蘇區的第一個贈獻給勝利的全蘇區的人民的禮物!”(見王孝柏、劉元生著《左權傳》,第193 頁。)全軍團指戰員聽到《動員令》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又浮現在徐海東眼前。他暗暗地攥緊拳頭說:“一定要打出紅二十五軍的精神!”

進攻的時間一到。徐海東指揮紅十五軍團向攻擊目標推進。

夜色濃重、繁星閃閃。戰士們全憑自己的感覺和夜間行動的經驗向前摸索。這些長期打游擊戰和夜戰的戰士們,開始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手榴彈、訊號彈在地面和天空中爆炸發出的火光,為進攻的戰士們提供攻擊目標。

敵人憑藉防禦工事和需牆、圍寨負隅頑抗。經過一晝夜的激烈戰鬥,敵除一個團逃脫外,第七十八師主力全部被消滅,丁德隆落荒而逃,共殲敵一萬五千餘人,取得了重大勝利。與此同時,向鹽池方向進攻之敵也被紅二十八軍擊潰。

山城堡一仗,打出了紅軍的威風,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一次歷史性的勝利。這次戰役對鞏固和擴大陝甘革命根據地,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36年12月4 日。西安。

蔣介石率領陳誠、衛立煌、蔣鼎文、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氣沖沖地抵達西安,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漢卿啊!我們此行,是來等候你的滅匪喜訊,為你慶功的!”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與紅軍的默契關係早有耳聞,想試探一下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