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2部分

”林潤點頭道。

第六六八章 伊王

揚州慢,原來不只是節奏慢,還會對皇帝輕慢。

在千年大運河輕輕拍打的濤聲中,林潤向沈默講述揚州人對待嘉靖的故事……

揚州城的大戶多如牛毛,其中又以大鹽商為主,這些人根基深厚、同氣連枝,結成一片,才是揚州城真正的主宰。當他們決定要這樣做時,就連揚州知府也只能徒呼奈何。

於是,富庶排全國前五,繁華更是數一數二的揚州城,僅以常禮相迎嘉靖皇帝。這幫缺德的傢伙,將御碼頭弄得十分素淡,任何顯得過於奢華的地方,能搬走的都被搬走,不能被搬走的,直接砸了也不能讓皇帝看到。

於是當嘉靖的龍船抵達天寧寺的御碼頭時,既沒有看到十里的綵棚、也沒有看到漫撒的金紙。甚至出迎的揚州縉紳,竟沒有一個穿綢緞衣服的,這跟想象中差得太遠了,嘉靖奇怪的問左右道:“古人云‘十年一覺揚州夢’,這裡應該是頂繁華富庶的地方。怎麼看起來還不如北方富裕?”

當時袁煒等幾位詞臣在帝側侍奉,聽聞皇帝問話,大夥兒都望向袁煒。袁煒只好小聲道:“皇上,您說的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的揚州城,可是今非昔比了……”此時說揚州城壞話的,可不是跟揚州人有仇,而是已經被大戶們收買了。

事實上,為了維護低稅率,揚州城的大戶決不吝嗇,為了能讓假象不被戳破,他們不計成本的賄賂皇帝左右……比如知道袁煒附庸風雅,不喜歡銅臭,便蒐集了吳道子、閻立本的畫卷、王羲之、蘇東坡的手冊送給他,哪一件都是價值不菲,讓袁煒愛不釋手,自然‘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不僅行賄袁煒一個,皇帝身邊的其他嬖佞寵幸也皆有所得,幾乎是一個不漏,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這時候就沒人會戳破真相,反而幫著揚州人一起欺瞞皇上。

他們對嘉靖說,三個原因導致揚州城變窮了,一是倭寇騷擾江東,蘇北地區近十萬軍隊的軍費糧秣,一直由揚州府籌措,這一籌就是十多年。就算根基再厚,也禁不起這樣的折騰。

二是鄢懋卿總理鹽政時,推行亂政,使鹽商困極。嘉靖問道:“不是已經免了鄢懋卿增收的鹽稅嗎?”

眾人道:“鹽稅是表、鹽政才是本,鹽稅收的多少,只會關乎表皮,只有鹽政敗壞,才會傷到根本。”其實他們說的是,鄢懋卿改變掣鹽之法的事情。此時食鹽國家專賣,鹽場的商人們生產出食鹽之後,並不能拿到市場上去賣,那是死罪。而是必須先由朝廷專管鹽政的都轉運鹽使司‘掣鹽’,也就是核定數額,與官方批准的數額相符,才能允許銷售。

官方批准銷售的數額,就是各鹽商手中的鹽引數。事實上,因為獲得鹽引的成本過高,合法銷售‘正鹽’的利潤就很低……當然,這個低,是相對於‘餘鹽’來說的。所謂餘鹽,就是在完成正鹽之後的富餘。也不知從何時開始,鹽政官默許正鹽之外,再搭售一定量的餘鹽……這一塊不納稅的灰色地帶,利潤就太驚人了,而且因為鹽商分銷全國,也無法查實‘一定量’的具體數額,以至於餘鹽的銷售,遠多於正鹽,甚至於正鹽有掣無售,全以餘鹽的名義銷售!

所以就出現了鹽商們一面叫苦稅率高,一面又大肆偷稅致富的局面。鄢懋卿在任時,竟然改變了掣鹽的方法,不分餘鹽、正鹽,只要是從鹽場出去的鹽,就必須徵稅,這不斷了鹽商的財路嗎?

於是雙方很快交惡,向來持保守政治態度的兩淮鹽商,迅速倒向了徐黨,與他們同氣連枝的晉商,也跟著與嚴黨作對,客觀上加劇了嚴黨的覆滅。

當然,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其中誰是誰非,只能留待後人評說,現在鄢懋卿已經下野,自然任由鹽商們攻訐,而無法為自己辯解。

在身邊人七嘴八舌的勸諫下,嘉靖皇帝允其奏。於是鄢懋卿所改之鹽政悉罷。一切回到原點,世界一切太平。

在官員們口中,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隨著對外貿易的興隆,蘇州崛起,鉅商大賈蜂擁而去,揚州城已經大不如前,連賴以成名的娛樂業都很蕭條。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下,造成了今天陛下眼中泯然眾人矣的揚州城。

嘉靖聽了十分同情揚州城的遭遇,便不再怪罪他們怠慢聖駕了,只是他有一夙願,那就是想看看聞名天下的揚州瓊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瓊花是一種獨特的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有詩讚曰:‘東方萬木競紛華,天下無雙獨此花’、又贊曰‘明月三分州有二,瓊花一樹世無雙’,但只開在揚州瓊花觀無雙亭畔,其餘地方都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