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真正不肖之人,一切隱細,俱不必論。果不肖者多,不妨多去;果不肖者少;不妨少去。推求至當,不得仍襲故常。”
第八三八章 隆慶新政(下)
在財政改革方面,與歷代執政者羞於言利截然不同,高拱的‘義利觀’中,首次不避諱的提出‘聚人曰財,理財曰義’的公利觀。要求各級官吏分清公利和私利,如果是為國家創造財富,則‘利即是義’,如果僅僅為了個人虛名而不為國家創造財富,即是不義。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高拱認為生財是聖賢有用之學。‘夫《洪範》八政,首諸食貨;《禹談》三事,終於厚生。’所以理財乃王政之要務也!
這不僅僅是對宋明理學的非功利主義的大力批判,其真正目的也是要號召各級官府,注意經濟生活方面的實際學問,為隆慶朝的經濟復甦和財政緩解做實際的工作。
那具體又是如何去做呢?
與歷代統治者一想到生財,便是‘多取於民’不同。高拱認為若想生財,不能只靠壓榨姓以聚斂錢財,而是應當‘開財之源’和‘節財之流’。
先說節流,高拱認為有‘節用’和‘儲蓄’組成。所謂‘節用’,就是朝廷將每年所入算計了,才去支用。凡無益的興作